《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读后感5篇

更新时间:2021-04-17 来源:读后感 点击:

【www.feic31.com--读后感】

  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至关重要,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求是》发表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指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有感1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强调,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4月16日 人民日报)

  中华民族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滚滚前进五千年,这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夸父逐日,至死不屈。而这般逐梦精神,穿越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熔铸为民族之魂。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匹夫有责”……古老而年轻的中华文化,始终是我们最深厚的自信。文化孕育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内涵,涵养的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数千年风雨坎坷、沧海桑田,而中华之魂从未消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之火从未熄灭,文化之焰可以燎原。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继承传统,“不忘本来”。为何要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能从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中找到答案和方向。一方面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儒家思想、礼乐精神立起中国人的骨气,明白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来源。继承发扬“红色”革命文化,用来自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的精神指引前进方向,从中找到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学习借鉴,“吸收外来”。中国正在以开放、自信的心态走向世界舞台,面临着各种思潮碰撞。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中,我们要明辨,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同时,包容有益思想。要笃思,在人类优秀文明遗产中取其精华。更要慎行,在实践中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就是要推动世界从文化中了解中国,同时推动中国在文化交流中走向世界。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我们相信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实践没有止境,文化创新同样没有止境。我们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要在新时代中实现文化产业创新,推动其与互联网、旅游等产业的联合。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进一步自强、自信、自励,为实现新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

  坚持文化自信,亦是对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精神灯塔和动力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语境下,文化自信越发重要,也更为根本。厚植文化之根精铸民族之魂,我们才能在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有感2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认真领会,更加坚信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之后,国家与民族的强盛,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引,也需要文化文艺的支撑,也需要文化文艺的交流,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新时代下美好生活的向往,都离不开这两项事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文艺发展赋予着民族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发展规律和时代需要,提出“四个坚持”的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拨亮了引路明灯。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激动人心,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精彩纷呈,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写,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文化文艺交流推动民族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主席积极倡导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不矛盾,实际上也只有推动文化交流,才能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借鉴吸收其他文明、民族的的先进成果,让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重要理念必将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有感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信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决定了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的精神面貌,是人一切行为的出发和归宿。每个人都有理想、有梦想、有追求,在复兴中华文明中国梦的今天,每个人的理想必须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相结合才能实现。

  国家好、民族好、我们大家才能好。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用简洁的语音,向大家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信仰、灵魂是民族发展,国家兴旺的根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根基才能使得上层建筑更好的耸立。

  确定目标,努力践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人生哲学。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创造、努力奋斗、团结进取,敢为天下先,在这过程中更尊崇“和气致祥”“和则两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身上这种“顺大势、行大道、讲大义”的追求,正汇聚成为国家的力量,使中国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始终成为维护和平、保持稳定、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有感4

  《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呼吁新时代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之后,国家与民族的强盛,不止需要文化文艺的支撑,更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引。如何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需要各界人民立足本职从自身出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争当新时代的追梦人。

  作为对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承诺,“四个自信”的坚定是一个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各界人民都要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始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个人如是,一个民族亦如是。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唯有奋斗、务实、苦干,才能在这样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争当新时代的追梦人,就是要在工作中端正工作态度,坚决杜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事退避三舍的消极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自己要明白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要敢于指出问题、勇于发现问题、善于处理问题,在实践工作当中做出实绩,成为一名领导放心、同事信任、群众满意的干部。同时,要善于打造行之有效的形式、平台和载体,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使中华文化的创新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充分展现出来,让优秀文化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影响每个人的思维,让“民族有灵魂”落细、落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有感5

  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至关重要,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求是》发表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指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文化存在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之中,并深刻影响着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优秀文化提升个人思行能力。历史因人而生,文化因历史而有,所以有人类的存在就有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得历史沃土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再到精耕细作以及现在机械化农业智能科技;从兽皮骨针到麻布纺织再到丝绸旗袍以及现在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材料质地的服装。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思想脱颖而出,成为了影响古代乃至现代人的主要学说。四大文明古国为世界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文化支撑,连接半个世界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延伸至罗马,牵动着现今的“一带一路”跨越式发展,文化具有世界属性,中国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古今中外,这些变化都是归根于文化的不断发展,改造了人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个真善美的社会主流文化引导,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自古以来中国秉承以和为贵、求同存异的相处之道,以真诚之心广交天下朋友,唐玄奘西天取经、郑和下西洋等事例充分证明中国人爱好和平、尊重文化多样性。近代以来在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中华名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已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西方敌对势力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企图削弱和取代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最终干扰我国政治。在党的领导下,中央积极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为了统一全社会的思想观念,凝聚全社会的力量,破除霸权主义国家的阴谋,构建祥和安定的社会主义社会。

  优秀文化建设经济政治强国。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腐朽文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得到不推进,文化也会停滞不前。任何政治道路、制度建设都是在特定的文化基础上的,中华名族优秀文化决定了我国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国70年,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充分发扬创新中华民族文化,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本文来源:http://www.feic31.com/xueshengzuowen/101594.html

为您推荐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800字【汇编三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与革命读后感800字【汇编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7 18:35:23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1000字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1500字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300字(合集3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300字(合集3篇),欢迎品鉴!

2024-04-27 18:35:19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300字左右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300字作文  

奋进新时代致敬劳动者读后感三篇

"劳动者 "是指一个包括中小资产阶级、公务员、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工人、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在内的多阶级政治集合。今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奋进新时代致敬劳动者读后感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7 18:34:59   奋进新时代劳动最光荣观后感60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六章读后感300字范文三篇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六章读后感200字,方便大家学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六章读后感300字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7 18:34:5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六章读后感300字左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六章读后感300字左右篇幅  

平语近人读后感500字精选三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平语近人读后感500字精选三篇,欢迎品鉴!

2024-04-26 15: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