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经典职场励志文章

更新时间:2021-08-05 来源:英语阅读 点击:

【www.feic31.com--英语阅读】

  实力的来源不是胜利。唯有奋斗才能增强实力。当你历经苦难而不气馁,那就是实力。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经典职场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年轻人,最快的升职方式就是慢慢来

  前段时间人明日报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则消息,说80后已经被称为中年人,霎时间,消息传遍各大网络媒体,一拨80后看完消息脸都方了。

  80后已经遭遇中年危机,跟在后面的90后也开始紧张不安。

  好不容易平息了一段时间,刚从“中年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紧接着一拨年轻人又陷入了“拖城市后腿”的深坑中,全国各大城市平均工资出炉,许多年轻人工资都达不到水平。

  于是,在年龄、薪资、买房买车、找对象等生活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急迫、焦虑、不安,我用一句流行的话来概括,你急了!

  对,当一个人的能力提升赶不上欲望的膨胀时,他就会着急,然后野心也会越养越大。

  特别是在工作上,不满现状的年轻人比比皆是,才二十出头就着急迫切地想成为“人生赢家”。

  升职想加薪甚至走上人生巅峰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可很多人都不知道,最快的升职方式就是“慢慢来”!

  1、慢慢来,减少无用内耗

  “这份工作给的薪资太低了,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发财啊!不行,我要换工作!”

  “这个行业太没钱途了,干下去都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买车,我要跳槽。”

  年轻人的通病,估计就是“缺钱”!每个月拿着微薄的薪资却要应付高额的输出,升职加薪是大家最大的需求。于是,很多人开始盲目地跳槽,换工作,希望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薪资和待遇。

  可经常想通过跳槽换工作来升职加薪的你,有没有发现,其实跳槽并没有给你带来预期的结果!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答案就是:因为你的内耗太重!

  有句话叫“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说归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内耗的原理,盲目跳槽,频繁换工作,着急着登上人生巅峰的人往往比别人要损失得多。

  当你“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朝三暮四想要跳槽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迷茫、着急,这是一个情绪内耗,情绪不佳,干什么都觉得不顺心意,运气背到傻。这时心情不佳,精力就会不充足,则为精力内耗。

  再者,换工作,找工作这是最耗时间的,多少人把时间浪费在一场又一场盲目的面试中最后却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最后,找工作换行业还会让你损失金钱,期间当你从头来过,再在另外一个岗位从零开始,薪资也不会很高,实为金钱内耗。

  内耗太多,损失更加惨重,那些频繁跳槽的人几乎都很难有所作为,更别谈升职加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着急并没有用,与其在众多公司与行业之间频繁切换,不如专注地做好一份工作。

  减少无用内耗,把情绪调为最佳,把精力保存到最旺盛,减少时间跟金钱的消耗,才是我们升职加薪最快的方法,着急真的没用!

  2、慢慢来,增益其所不能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

  很多人在工作上面,急功近利,在一个职位上待了几个月就以为自己掌控了全局,刚到一家公司还没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就开始一番品头论足。

  北大高材生向华为总裁任正非写万言书被辞退的事情可还近在昨日,以为洋洋洒洒进谏自己的独到见解就可以得到上级的赏识,

  却不曾想自己最想走的捷径最后都变成了埋葬自己的坑!

  姜还是老的辣,这说明,年轻人总归是嫩了点。只有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和经验的沉淀,我们的能力才会逐渐提升,谈吐间才会更加有内涵和底气。

  所以,在你没有能力的这段时间,你就没有话语权,但这段时间就是你的增值期。增值期里,切勿着急,增益其所不能者,能够卧虎藏龙,急功近利者,难以作为!

  磨刀不误砍柴工,想要升职加薪,就在单位里慢慢磨,努力学习工作上的技能,提升工作上的能力,积累工作上的经验,当你有实力了,大家都要听你发言!

  3、慢慢来,经受得住考验

  这是一个鼓吹年轻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能力的社会,因此,年轻人居多心高气傲,不甘心屈居人下被人指手画脚,于是,除了创业单干做老板,升职才是他们满足野心的最快途径。

  但很多人在单位上干了一年半载,升职却总是迟迟未来,面对着自己遥遥无期的升职理想,很多人选择了离开。

  蓦然回首,才发现,是自己的心高气傲变成了心浮气躁,有时候,你只要再熬下去,领导下一个提拔的人就是你!

  《华尔街日报》有一则报道,在问到“在一家公司工作多久才算是最忠诚的员工?”的时候,现年98岁的华尔街理财经理费尔德给出自己答案:80年。

  80年!好吧,说实在,这个世界上,在一家公司干过80年的人真的是屈指可数了,但是“忠诚度”却是从古至今,帝王考验群臣,老板考验员工的标准之一。

  有时候你在一个岗位上发挥了你特有的价值了,还没有升职加薪,并不是领导看不到你的能力,而是领导还要再考核考核你,毕竟提拔一个公司的内部骨干,忠诚度是必不可少的。

  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很多人在岗位上连一年都待不下去。36% 参与调查的求职者在当前这份工作不满 1 年,干满 5-10 年的员工只有 10%,仅 4% 的求职者在当前工作中干满 10 年以上。员工的忠诚度真的是一个堪忧的问题。

  总之一句话,上升期间,若你那个期望的职位仍然悬而未决,空缺着,你大可不必着急,可以再等等。若你老板另选他人,那你觉得委屈了大可一走了之。

  天下好事都要靠慢慢磨,欲速则不达,先立足于慢而不败,才能快。

  但愿每个年轻人都能入职期间最大程度减少职业上的无用内耗,增值期间慢慢磨刀,增益其所不能,上升期间承受得住领导的忠诚考验,慢慢的稳扎稳打,最后变成最快的升职加薪!

  励志文章2:不是有了基础才行动,而是有了行动才有基础

  前段时间,一篇热文《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引热议。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有褒有贬,其中不乏名校、求职、毕业分手、金融、互联网等标签,戳中了许多人的high点。

  但,无论如何,女生“有目标,肯思考,肯行动”的闪光点难得可贵,今天我们就将其作为励志型的正面教材。

  01

  我们在对工作及生活做出选择时,常常离不开一个词:基础。

  “想要XXX,需要有XXX的基础。有的人基础好,所以才发展顺利。”

  这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

  在县城生活的小卫,是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员,每天感叹最多的就是枯燥乏味。几个在北上广工作的发小,多次建议他去大城市寻找机会,还向他传授了很多经验。然而过了一年,他仍在纠结和犹豫中徘徊。

  他和他的家人一致认为:

  “人家去大城市打拼,那是有基础,若没有,万一失败了,也许连今天的生活都不会再有了。”

  小卫的内心,对现实有种种不满,认为是命运对自己不公。

  实际上,是他自己只会空想,没有行动,并且没有想过什么才是基础,怎样才能有基础。

  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也想过改变,却总是把缺少基础当作不行动的借口,这本就是一种惰性和无能。

  理想的生活,必然是无数个从0到1的组合。很多的开始,都是0的状态。

  没有从0到1,就想着从1到10,纯粹是异想天开。

  02

  记得在今年8月份一天,我在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听到了一对年轻女性的对话。

  “每天的生活太乏味了,这么多年了感觉自己一直做着不喜欢的工作,想换个环境也不知道干什么。当初生下儿子之后,我老公就让我以带孩子为主,我也就没再多想工作的事。

  身边那么多人都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可我没有人家那样的基础,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另一位女士对她说:

  “其实,你当初就不应该盲目听从你老公的安排,尽管工作与家庭无法兼顾,但这并不妨碍你有自己的追求,现在要想改变,一点也不晚,关键是要有计划、目标和行动。”

  是啊,没有行动何来基础?既然想要改变现状,就先要定目标、做计划、去行动,才能给未来打下基础。

  要想活出真自我,那就先给自己做好定位,然后打下基础,否则就会被别人定型。

  03

  每个人从襁褓中来到这个世界时,除了哭闹什么也不会,家庭教育就是一项伟大的行动,给孩子奠定成长的基础。

  从走进幼儿园到学习生涯结束,每一个阶段都是下一个阶段的基础,你要找对方向,保持思考和行动,然而太多的人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方向。

  步入职场后,每一份工作都是个人未来发展的基石,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观察、思考、计划、行动缺一不可。随着脚下的基石越积越高,你也就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当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请先看清自己喜欢的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若当前还不具备,怎样才能具备?想好了,就行动吧!多少人就输在了“万事俱备,只欠行动”之中?

  也许,眼下的我们还受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我们要明白:在你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时,谁也没有权利左右你的选择,也没有人会真正走进你的内心去想你所想。人生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自己。而自己本身是一切发生的源头。

  也可以说,你长期处在纠结和迷茫中,大多是因为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却没有思考过、行动过,也就无力改变。

  04

  你羡慕你的朋友在假期自由自在的旅行,你说要有时间和经济基础,有没有想过这些该如何拥有?

  你羡慕煎饼摊大妈月入三万,你说那是有过硬的手艺,有没有想过手艺从何而来?除了这个,人家比我们多吃了多少苦?

  土生土长在小县城的妮,努力考入了清华,可那里聚集着来自全世界的优秀学子,和有些人相比你仍旧存在差距;

  名牌大学毕业后,你在激烈的角逐中进入了BAT,可那里聚集着大量高精尖人才,他们是大树,你只是刚刚被播下的一颗种子;

  当你达到了一定高度,到了新的平台,但很多人比你站的更高,对你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每一次开始,都是一次归零;每一次成长,都是未来的基础。不变的是:思考,思考,再思考;行动,行动,再行动!

  我们无法改变出身,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我们无法选择生存的时代,但可以让自己成为传奇。

  记住:不是有了基础才行动,而是有了行动才有基础。就像那个北大女生,假如只会想不行动,或盲目行动不思考,都不会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也不会得以改变。

  励志文章3:职场上的“打工者心态”,正在悄悄毁掉你

  作家六六说,工作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如果你把工作当成工作,你基本上一辈子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如果你把工作当事业去奋斗,你得到的一定比你期望的高。

  这其中最大的区别,不过是心态。

  公司同事赵成曾多次在我们面前宣称:“真不想做这份破工作了。”可被辞退的那一瞬间,他还是懵了。

  HR委婉地告诉他,公司出于缩减成本的需求,做出裁员决定。他拍案而起, “为什么我是唯一被裁掉的?”

  HR说,这是领导的决定。

  赵成气势汹汹冲去和领导理论,领导只好给他交了底,说他的工作效率太低,态度不端正,影响团队健康发展。

  赵成听了,顿时变得垂头丧气。

  其实他原先不是这样的,刚到公司时,他也曾干劲十足,加上专业能力不错,领导对他十分满意。

  可年底调薪时,他发现好几位同事比自己的调薪比例要高,就变得愤愤不平。更让他气愤的是,年后招进来的新人,和他同级同岗,工资却比他还要高。

  那之后,赵成再也提不起兴致工作。他觉得公司不重视他,给的工资配不上他的付出。于是他的工作态度变得消极,拒绝加班,拒绝任何不属于自己责任范畴的工作。

  甚至,有时连分内的工作也敷衍了事。即使这样,他还是觉得意难平,到处宣称不想干了。

  只是没想到,他还没炒公司,公司就先炒了他。

  和领导谈过之后,他冷静下来,明白了自己的过失。可走出公司时,他还是隐隐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

  那个施害者,其实不是公司,也不是上司,而是他的“打工者心态”。

  所谓打工者心态,就是完全用报酬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公司是老板的,工资才是自己的,给多少钱干多少事,绝不多做一分,也绝不多担一份责任。

  电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拿两千块钱的薪水,要有一万块钱的范儿。你如果打算就钱做事,那你一辈子都是给人打工且暗无天日的命。”

  被打工者心态攫住,人就会对工作丧失热情,与企业无法联结,继而被企业排斥出局。

  原本最在意的就是工资,可最快失去的,恰恰也是工资。

  我曾经在一家资深老国企工作。

  我们的同事中,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就进了公司的老员工。

  他们常兴高采烈给我们讲计划经济时代公司的辉煌:一箱一箱发苹果发带鱼发奶粉,食堂师傅是从高级酒店借调来的名厨。可一谈到现在的工作,就都没什么好气。

  他们虽然是老资格,可工资却和我们新进来的差不多。他们因此对工作没什么兴致,迟到早退,上班时间扫雷接龙斗地主,领导安排的活推一半接一半,还常常怨声载道。

  他们还常常传授我们职场哲学,“别傻乎乎的领导让干啥你就干啥,多做多错,不做一定不会错! ”

  在老员工中,市场部的何工显得格格不入。他不混日子,也不抱怨,工作兢兢业业,遇事很有钻研精神,还常帮领导分忧解难。

  后来,公司新成立了项目部,何工第一个被平调过去。新部门要开拓市场,有很多苦差,何工常年忙得脚不点地,却乐在其中。

  项目部发展很好,很快就独立出去成立了子公司。而子公司的老总,就是何工,年薪仅次于总公司老大。而那帮老同事,仍然在领着原来的工资,混着原来的日子。

  后来,何工给我们开会时说,职场上,最忌讳打工者心态。如果只为了工资而工作,人的格局就会变得很小,只计较眼前得失,而忽视长远发展。

  唯有把职场当成一场投资,抓住今天每一个努力的机会,未来的自己才能更加珍贵。明白自己现在能做什么、未来要做什么,永远都比这月发了多少钱来得重要。

  你是公司的打工者,但也是自己的投资人。你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就是不断增加的资本,而你未来的身价,就是分红。

  思路决定出路。

  两年前,我的偶像秋姐离开大公司进入一家小企业,当时大家都觉得她疯了,小公司又没给她股份,年薪又没涨多少,两份工作一比较,高下立见,她却选了那个劣势选择。

  可秋姐说,她唯一在意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成长。帮一家小企业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是她一直想做的事情,这样,自己的价值就能得到跃升。

  而她选的那家,是最有潜力进入快速车道的。

  我当时不太理解,秋姐只是部门领导,能对企业发展起到那么大的推动力吗?可后来,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做了两次大规模减资,秋姐的公司真的趁势进入了大众视野,秋姐也在行业内名气大涨。

  我在微信上恭喜她,秋姐顺便教我:聪明的职场人,都应该是精明的投资者,要有大局观和前瞻性。

  站在老板的立场上,看看自己能给公司创造多少利益,这决定你现在的位置;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清这份工作能带给你哪些成长,这决定你未来的价值。

  明白了这两点,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不要继续。

  是啊,当大多数人抱着打工者心态混日子时,那些持有投资者心态的职场人正在默默胜出。

  持有打工者心态时,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手段,与己无关,与钱有关。于是眼界和思维就很狭窄,容易放大眼前的困难,囿于当前的关系,心态消极,无法成长。

  而投资者心态,要求我们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应该去考虑的问题。

  于是,这就需要我们制定更高的目标,用更高的标准来约束自己,挑战更难的工作,从而提高技能,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那些付出远高于工资的人,他们不是傻,而是在投资自己。

  这样的人,不因为眼前的小利益有所动摇,是真正的聪明人。

  他们知道,打工者心态只能造就永远的打工者,而投资者心态,却能塑造出职场的胜者。

  励志文章4:真正的勤奋,不等于忙碌

  1

  两年前,小何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因为是新人,他被安排到基层的岗位,每天干的都是琐碎的事。

  几个月后,小何就有点儿不开心了,说自己比很多人都能吃苦而且兢兢业业,为什么领导看不到?后来,他忍不住跟领导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反而被调去看仓库。

  小何所在的公司是我以前所在单位的供应商。有一次,我们联合做完活动,小何跑过来跟我诉苦。于是,我问他,“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

  小何说,“至少干点技术含量高一点儿的,能学到东西的。”

  我说:“你只有把这一份工作做到极致,换工作才有意义,你觉得自己做到了吗?”

  小何说:“看仓库那样的工作,我当然做到了极致。”

  我特别直接地告诉他:“不,你并没有做到。就说这次做活动需要取放货物,我发现物品A数量比较少,你们放得离门口很近;物品B数量很多,你们放得比较远。可是,领物品B的人远比领物品A的多。你觉得合理吗?”

  小何想想说:“可是,送货的人送来的时候就那么放的啊!”

  我说:“送货的人不懂,但你是负责仓库管理的人,你应该懂!除了物品码放领取,你们一共7个人,负责领物的4个,负责看管的3个,领物的忙死,看管的却能闲死,你也觉得合理吗?”

  小何有点儿不服气地说:“这是领导安排的。”我忍不住笑了:“领导安排你来负责这块儿,你就有责任把每一个人安排妥当,你却只知道自己做事,你真觉得自己做到极致了?”

  2

  我又想起来,大约七八年前,我还在媒体上班。我负责的部门接收了一个实习生,是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本科生,为期三个月。结果刚一个月,他就来找我说想结束实习。我问为什么,他倒也直接:“我想当一个好记者,但我觉得自己在这里学不到东西。”

  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意外。他现在每天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从各个渠道整理新闻线索交给编辑,编辑从中选出可以操作的题目——这是每个新闻专业的学生刚开始工作所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他继续哭丧着脸说:“这一个月,我觉得自己每天都挺用心,整理出很多不错的线索,但最后总是被编辑否掉,心里特别沮丧。”

  我拿过他的工作记录本一看,可不是嘛!这一个月,他每天都搜集了20多条线索,结果被采用的也不过三五条。

  我问他:“编辑否掉你的线索时,你问过他们原因了吗?”他一愣说,“没有。”我说:“你是新人,经验水平不够很正常,正因为如此,你才要多学多问,才能避免下一次被否啊。”

  “不过,你搜集的线索的确有些问题。”我又翻了一下他的记录,“你知道我们的读者群主要集中在什么年龄,他们的工作类型是什么,他们的学历和收入水平大概怎样,他们主要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吗?”

  他一听就有点儿懵了,接着摇了摇头。

  我继续说:“你连我们报纸是办给谁看的都不了解,怎么会不被否呢?编辑的工作很忙,下次遇到自己弄不明白的事,希望你直接问出来。”

  3

  我刚踏入职场的时候,整整一年的时间都在做特别琐碎的基础性工作,无非是信息搜集、资料整理。一起实习的小伙伴,有的没多久就选择了离开,我却一直留了下来。有人说不枯燥吗?我说不枯燥,因为有很多自己不懂的东西。

  第一周上班,编辑看见我起的标题就笑:这么刻板严肃,读者会爱看吗?

  第一次采访,稿子被领导打回来无数次。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你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是写给我们的读者看的。

  第一次参加大型活动,我写了一篇特别热血沸腾的稿子,被前辈批评:主观情绪太多,你的冷静和客观在哪里?

  职业生涯起步那几年,真的就是这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水平,然后再发现、再解决、再提高的循环。

  有一次我被领导批评后,特别认真地说:“领导,您总是批评我们,就不怕打击我们的积极性吗?”她的回答我至今记得:如果你做得足够好,自然不会批评你。另外,批评你并不等于否定你。就算是否定,我个人的否定对你来说也不可怕,外界的否定才可怕!

  每个人都知道尽全力做事,但是很少有人注意细节。他们并没有把一件事做到100分,而只是把一件事重复做了100次。而且,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总结过这100次之间的差异。不仅如此,稍微碰到一点儿挫折或者来自外界的质疑,他们就会选择放弃。

  多年职场经验教会了我两件事。第一,注意每一个细节;第二,从细节中寻找关键。第一点会让你更敏锐,考虑更周全。第二点则能让你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进化。

  真正的勤奋,不等于忙碌!大家共勉。

  励志文章5:别再混吃等死了,舒适圈里除了舒适一无所有

  1

  前几天在微信群里聊天的时候,小安又在吐槽她的奇葩公司和傻逼老板了。

  这样的吐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到,我们早已听得起腻,连敷衍的安慰都不愿意再给予她了。

  在她嘴里,她们公司是全宇宙最糟糕的公司,低得要死的工资,无休无止的加班,暗流汹涌的人际关系,还有形貌猥琐、喜欢揩油的上司……

  她起初吐槽的时候,我们还会搭腔附和几句,说,是啊,就是啊,现在的这些公司啊巴不得你吃住都在公司,就盼着你自愿加班,恨不得榨干你的所有剩余价值。

  我们接了话茬,她就立刻进入了祥林嫂模式,开始滔滔不绝地控诉公司的种种恶行。我们听了之后惊诧无比,竟然还有这样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你不跳槽,还等着它给你发年终奖啊!

  一说到辞职,小安就闪烁其词,说有合适机会再跳槽。我们说,这样的公司,一分钟都不能多待,还等什么合适机会啊?合适的机会它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啊,得你自己去找啊。

  小安说,我找过了,可是,我看了求职网站,没发现有适合我的职位啊。我们大惑不解,怎么会没有,难不成你这个职位还只是在你们这家公司里才有?

  被我们逼急了,小安终于说了实话。

  原来她一毕业就进了这家公司,然后在现在的岗位上一待就是好几年,她的工作相对轻松,又没有KPI考核,所以,她每天就随便工作一会儿,把差事应付完了,就逛淘宝、水群。

  几年下来,和她一起入职的同事都升职加薪了,最差的也升了一级,就她原地踏步。

  等她待不下去,想要跳槽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几年在职场毫无成绩可言,论干劲比不过应届大学生,论工作经验她又拿不出有说服力的成绩,离开这家公司,她想要再找到和现在相同薪水的工作,简直难如登天。

  我说,小安,你这可怎么行啊,别说你待的这家公司很难运营到你退休还没倒闭,就算它能一直开下去,可公司毕竟不像体制内,它不养闲人,你这样不思进取,指不定哪天就被公司给开了,到时候,你可怎么办啊?

  其他朋友也七嘴八舌地给了小安很多建议,大家建议她在现在的岗位上多学习多观察,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再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学习行业前沿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尽快让自己的专业技能强大起来。

  小安答应得好好的,可没过多久,她又来群里吐槽公司。我们问她学得怎么样了,她支支吾吾半天,愣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们大家伙心下了然,知道她也就是嘴上说说,其实根本吃不了苦,没下功夫去提升自己。

  最后,华姐意味深长地对她说,小安呐,这人在公司啊,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对自己狠一点是最难的,可回报率也是最高的。

  如果你下不了决心,也吃不了苦,那就只能忍气吞声,好好干着了。如果狠不起来,也忍不下去,那你最后就只能收拾铺盖卷走人了。

  2

  像小安这样混吃等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他们心比天高,总觉得自己应该享受最好的一切,吃饭要吃品牌餐厅,穿衣要穿潮流新款,下班了有点时间也要去嗨,唯独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

  只要眼下的生活还过得去,他们完全不会考虑明天会怎样,就算偶尔对未来有担忧,也仅仅是担忧一下,转身就把对未来的担忧抛诸脑后,继续享受当下。

  在他们的认知里,从大学毕业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再是一个学生,终于摆脱了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从此不用再学习了。

  可他们不会知道,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每个职场人都必需终身学习,进行自我的升级迭代,要不然迟早会被职场淘汰。

  从生物学上来讲,人全身的细胞七年就会更新一次。很难想象,七年之后的你,全身的细胞都已经更新过一遍,唯独你的思想和学识还没有半点进步,全然和七年前一样。

  当然,更多的人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而是即便意识到了,也没有那样的意志力去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和磨砺,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毕竟,待在舒适圈里,重复昨天的自己,既省心又省力,真的很舒服。

  可你要知道,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3

  如果一定要混吃等死,端着体制内的铁饭碗的小芸远比小安更有资格。

  小芸是市政府的一名公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撰写各种公文和会议纪要,如果领导要在会议上发言,那么,她也得写写发言稿。

  同科室还有一位三十几岁的大姐,每天上班的日常就是在网上玩斗地主,间或写会儿稿子,更多的活一股脑地推给小芸做。

  小芸看着对面桌那张麻木不仁的脸,内心一阵悲凉和慌张,难道那就是十年之后的她的样子吗?

  不!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

  如果她愿意,她真的可以在单位里当个混子,多混几年日子,熬熬资历也能升到科级,运气好的话,能在副处的位置上退休,然后安度晚年。

  可她不愿意过那样毫无意义的生活,她想让未来有点不一样。

  在那之后,她开始每天收看新闻联播,认真研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的文章。

  有一次,同科室的那位大姐看到她拿着《人民日报》看得津津有味,疑惑不解地说,这又不是什么《知音》《故事会》,有什么好看的,你至于看得那么起劲吗?

  她说,王姐,我以前还没发觉,现在越看感受越深,你别看我们平时写的东西大多都是宣传形势政策,有官方文章特有的格调和框架,可真要有想法,也一样能写得很出彩,你看这篇啊,它……

  小芸话还没说完,就被王姐粗暴地打断了,行了行了,你别跟我说那些,我听得头疼,该我出牌了,我不跟你说了。

  小芸叹了口气,接着自个儿钻研。

  后来,小芸自己也写一些通稿,发给市里的报纸。市报那边一看,哎,这稿子不错,都不用怎么改,就是很好很正面的宣传,就给发了。

  从市报到省报再到《人民日报》,小芸的文章越写越好,发表的报刊的规模和档次也逐渐升级。

  再后来,她就被借调到了省厅,没过几年,就在宣传口干出了口碑和成绩。

  说起曾经在市政府写稿子那段日子,她一阵后怕,如果当时她也得过且过地混日子,那么,今天的她也许还在写没完没了的会议记录和毫无新意的领导发言稿吧。

  4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的,并不是你起初的能力,而是你当下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做自己熟悉的事,日复一日,也可以选择改变,跳出舒适圈,接纳学习新事物、新技能,每天都变得比昨天更好更优秀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好。

  人性是有弱点的,在安逸的舒适圈里待久了,人就会畏惧改变,懒得行动。因循守旧是一种强大的惯性,它能把你牢牢地束缚住,滋生出你骨子里最深沉的惰性,消磨你的锐气,让你变成暮气沉沉的“活死人”。

  舒适圈,起初是舒适圈,时间长了,就成了猪圈,把你喂养成一头肥头大耳、混吃等死的懒猪,诗和远方成了不存在的东西,你的生活里只看得到猪栏。

  每一个清醒的人都不敢待在舒适圈里太久,因为他们深切地知道,舒适圈是披着华丽外衣的囚笼,它囚禁激情,扼杀梦想,是懒惰的温床,是奋斗者的地狱。

  当小安们还在舒适圈里看着外面的广阔天地望洋兴叹的时候,小芸们早已奋力一跃,跳出舒适圈,去逼迫自己,为难自己。因为她们知道,让自己当下过得不那么舒服,以后才能拥有更精彩的未来和更充沛的自由。

  你只有去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你才有可能成为前所未有的自己。

  说真的,别再混吃等死了,舒适圈里除了舒适,一无所有。


相关文章:

1.最经典励志的职场励志文章

2.励志本职工作的经典文章

3.职场励志文章精选短文

4.3篇初入职场必读的励志文章

5.3篇超励志的职场文章

6.3篇职场励志文章推荐

7.职场励志文章:当你的能力撑不起野心时,所有的路都是弯路

本文来源:http://www.feic31.com/yingyuziliao/12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