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永远在路上《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观永远在路上有感

更新时间:2020-09-19 来源:专题心得体会 点击:

【www.feic31.com--专题心得体会】

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其中第三集踏石留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看了踏石留印,你会有和感想呢,如何看待踏石留印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永远在路上《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1
 
  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一种答案。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
 
  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永远在路上》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的演绎中,可以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希望所在。
 
  永远在路上《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2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
 
  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因此,社会对腐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3
 
  日前,黑龙江省纪委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印发了《黑龙江省纪检监察干部“八项纪律”》(以下简称“八项纪律”),对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行为进行全面规范,以坚决防止“灯下黑”,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近几年,纪委“打虎拍蝇”行动愈发猛烈,既有效震慑了违纪违法分子,也暴露出来了大量问题,如“灯下黑”。山西“首虎”金道铭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与其他部门不同的是,纪委的“灯下黑”现象受到了群众“放大镜”式的解读。为切实做到正人先正己,黑龙江省纪委印发“八项纪律”,以醒目的八个“不准”,给某些思想动摇的纪检干部敲响警钟: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纪检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着普通人一样的七情六欲,有着为人父(子)、为人夫(妻)的儿女情长。但纪检人跟普通公务员就是不一样。如果军人是保家卫国的利刃,纪检人就是守护纪律的闸门。作为不能允许“蚁穴溃堤”的纪检铁军,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纪检人,就得像军人一样,以“八项纪律”作为廉洁从政的必备素养,努力成为敢于较真碰硬的爆破手,铲除“灯下黑”滋生的土壤,也让党员干部看到什么是身正为范。
 
  俗话说:“亮丑不嫌丑,揭短短变长”。揭短是手段,治短才是目的。黑龙江省纪委印发“八项纪律”,向“灯下黑”亮剑,虽揭开了纪委的疮疤,但不是说明纪委积重难返,需要“推倒重建”,而是充分正视问题的表现。它表明纪委不是保险箱,不要以为进了纪委就万事大吉。面对“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座右铭,纪检人要“治病救人”,就必须以“百炼成钢”的心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成为党性原则的守门员,为党和人民守好纪律防线。
 
  古语云:“正气直行,众邪自息”。作为纪检人,肩上的担子更重。如果自身不正,受惩处的党员干部自然不会心服口服,反而会激化矛盾,令作风问题日益严重,让作风建设寸步难行。因此,纪检人除了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敢于重典治乱之外,唯有坚持“八项纪律”,时时处处以身作则,通过勤学固本、正心“蓄气”,为群众做好表率,才有监察违纪人员的“底气”;才能抗得住干扰、抵得住人情、顶得住压力,“灯下黑”才难以死灰复燃。
 
  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人只有贯彻“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精神,才能保持清醒认识,以“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认识,始终做到正己于前,“灯下黑”才没有立足之地。提高个人的自身免疫力,让监督常在,真正履行好纪律的代言人一职。
 

本文来源:http://www.feic31.com/xindetihui/74484.html

为您推荐

第一专题心得体会(合集3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一专题心得体会(合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2-05 01:19:26   第一专题心得体会消防   第一专题心得体会2023年  

以学铸魂专题心得体会精选四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以学铸魂专题心得体会精选四篇,欢迎品鉴!

2023-12-14 16:01:00   以学铸魂专题心得体会怎么写   以学铸魂专题心得体会  

以学正风专题心得体会【4篇】

讲座由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展,以扩大他们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或由主讲人向学员传授某方面的知识、技巧,或改善某种能力、心态的一种公开半公开的学习形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以学正风专题心得体会【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2-06 20:48:08   正学风转作风心得体会   正学风活动感受  

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专题心得体会 精选五篇

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全面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开创武警部队建设新局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专题心得体会 精选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11-30 16:32:31  

以学增智专题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私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以学增智专题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

2023-11-15 23:48:27   以学增智专题心得体会谈不足   学以增智学以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