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feic31.com--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影边疆军魂观后感500字锦集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边疆军魂观后感500字篇1
近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单位组织大家学习观看了大型系列专题片《精神的追寻》。我认真学习了《精神的追寻》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薪火相传军垦魂,影片诠释了老一代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让我备受鼓舞。
影片开始,描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女子民兵班在祖国边境线进行长途巡逻。每年冬天,这里的气温甚至会到零下四十多度,但是巡逻不会因为天气寒冷而中断。这12名女兵大部分是九零后,她们听着老一辈的屯垦故事长大,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选择驻守边疆,开始一段不一样的青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女兵,那就是永不褪色的兵团精神。
什么是兵团精神?1949年10月12日,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十万解放军战士西出玉门关,向新疆进军。这是一次气势磅礴却又艰苦卓绝的征程,当他们横穿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奇迹般出现在和田时,当地群众惊呼“天兵天将到了”。为了让各民族群众摆脱兵匪之患,官兵们从此留在了昆仑山下。这一留就是一生的无怨无悔,默默奉献。1954年10月,党中央决定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二十万官兵就地转业,这些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战士们,从此肩负起新的使命,他们铸剑为犁、艰苦创业,开始了屯垦戍边的千秋大业。年轻的兵团人把青山碧水、耕地沃野让给当地百姓,他们汇成一条条绿色洪流,沿荒芜的沙漠边缘和边境线一字排开,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化作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在千里戈壁书写赤胆忠心。
今天,昔日的戈壁荒原早已变成万亩桑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城缀连着一方方绿洲,成为各民族幸福和谐的家园。理想信念的火种薪火相传,奉献奋斗的基因血脉永续。新时代,新征程,新一代的兵团人继续延承着父辈、祖辈的精神血脉,努力把兵团建设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让兵团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耀眼生辉。
”;精神”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面貌和作风,就是这个人或这个群体在面对具体事情、面对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在参与的社会公共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兵团精神”就是兵团人在60多年的岁月里呈现出来的立身处事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6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一代代兵团人无私奉献屯垦戍边,我觉着就是他们对祖国这样的一种热爱,他们要把祖国的大西北守护好、建设好,我想这是所有兵团人共同的心声。
电影边疆军魂观后感500字篇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强军思想,强化国民国防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忠于祖国、热爱边防、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精神,近日,xx市xx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军旅影片《边疆军魂》。
《边疆军魂》通过讲述三角山边防哨所两对恋人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军嫂对边防军人忠贞不渝的爱情,讴歌了一代代戍边官兵忠诚报国,竭诚奉献的大爱精神,表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和艰苦奋斗历程,反映了当代革命军人的新风采。
观影结束,干部们纷纷表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人民军队为祖国筑起了钢铁长城,坚决维护了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铭记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退役军人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电影边疆军魂观后感500字篇3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军魂意识
小的时候看抗战片,我记得那时会常问大人,“为什么我们的武器落后,还能打胜仗”,大人们总是笑着说,“上了学,你就知道了”。在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便开始关注历史,历史也逐渐揭开了我那年少的疑惑。滚滚长河,大浪淘沙,我们的军队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中逐渐壮大,直至今天成为一支傲立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军队。我想究其根本可以归为一句话:坚定信念,铸牢军魂。
理想信念是鼓舞和激励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就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永葆不竭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回顾历史,我们的军队正是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才能在环境险恶,情况危急的形势下坚持下来,才能成为夺取全面抗战胜利,保卫人民劳动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力军,而真正成为一支英勇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
我们坚持理想信念,就要进一步发扬和继承老一辈革命先驱的优良传统。革命传统不能丢,这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有老一辈革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情,也要为后一辈做“天下大成者,敢为人先”的表率和楷模。坚持理想信念,我们不能忘本,我们是历史的桥梁,我们要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我们坚持理想信念,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理想信念是漫漫人生的明灯,是人生的航标,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己的成长进步与部队的全面建设结合起来,协调统筹自身的学习、训练、工作和生活,真正地实践自身从军的誓言,“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我们坚持理想信念,就要立足本职,紧贴紧贴“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使命要求,不断强化“敢打仗、打胜仗”使命意识。我们拥有军人荣耀的光辉时,也注定我们拥有与之匹配的神圣使命,我们是祖国和人民的子弟兵,是中华民族保家御敌的军队,我们要有战斗力,我们就需要牢记使命要求,加强学习创新,安心踏实工作,致力科学务实,为夯实国防和军队建设基础贡献自己得力量。
军魂意识,是我们共产党历代领导所重点强调的,军魂意识,是一支军队凝心聚气的关键因素,是一支军队永不变质的可靠保证,也是一支军队永葆战斗力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意识,这是我们这支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这支军队是党缔造的,经过长期的抗战斗争,经验告诉我们,也只有跟着党走,才能永葆人民军队的纯洁性和他的生命力。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现实的需要,具有时代的选择。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这种重要的政治优势能够经历风雨而不动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实践反复证明,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科学性、优越性。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有利于党巩固执政地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的定性剂,战斗力的源泉。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军队才始终保持了统一的意志和铁的纪律,既没有被外部的敌人所压倒,也没有被内部的野心家所分裂,才始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才能实现好“打得赢、不变质”的时代要求,才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永远高举党的旗帜,坚定党的方向,铁心跟党走。
当今世纪,新军事变革的热潮时期,各国都想在军事竞技的舞台中分得一杯羹,作为军队的一员,我们要从思想上,从行动上,从自身能力上去改造和提高自己,在思想政治上,始终信党、爱党,听党话、跟党走,在行动上,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做到绝对的服从,坚决完成好组织交予的各项任务,在自身能力上,抓好理论学习,加强改革创新,科学务实,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素质,为履行好使命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的脊梁,支撑他的更多的不是骨头而是信念和意识”。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它的信念和军魂。一支没有信念的军队,也就没有了动力,一支没有军魂的军队,也就没有了战斗力,必然会垮塌失败。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军魂意识,才能在漫长的军旅人生中走的更好,更远。
电影边疆军魂观后感500字篇4
昨天看完了《护国军魂传奇》,看到了书文和恪武兄弟的结局,和猜想的一样。
看了很多次的片尾,两人到死都没有能握到一起的手,令人叹息,每次我都希望是我猜错了。但当真实的结局出现的时候,悲伤是必然的,却觉得也只有这样的结局,无论是逻辑上还是感情上都是最好的。
悲剧才是最让人难忘的。
书文说:“我们兄弟注定要生死一搏。”(大概是个意思)他们是兄弟,血脉相连却要生死相搏。命运让他们加入了不同阵营,而他们又是同样忠诚于自己的阵营,他们只能对立而不能比肩。
他们用武力逼迫对方放弃,他们都不会放弃,这对兄弟太过相似,同样的执着同样的倔强。
当恪武一拳拳击打在书文身上时,他的心里一定是在流血的,他一遍遍的呼喊着:“为什么,为什么……”
书文说:“我想看一眼,将军所说的民主,共和的世界。”
“民主,共和……”恪武大概并不太明白这些意思,他也没有机会再去了解它们的意思了。
恪武死在了唐宽的枪下,一声大哥,是他留在这世界最后的句子。书文也被唐宽手下乱枪射杀了,弥留之际,他向恪武伸出了手,距离并不遥远,但已是永远都无法触碰的鸿沟。带着这样的遗憾,兄弟二人离开了这纷乱的世界。
恪武要比书文更加悲哀吧!或许我不该这样来比较。他那双没有合上的眼睛,大概很长时间我都不会忘记。
一开始,我并不喜欢恪武,太冷血,太无情了。后来我渐渐明白,其实,他和书文一样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努力,只是他所信的东西是错误的,才有了那样悲哀的结局。不过,仅仅是那份坚持和执着就值得敬佩了。
他们的最后一幕,蔡锷将他们的手握到了一起,用嘶哑的嗓音说了一句,兄弟。
但愿黄泉路上他们能比肩而行,再没有前世的隔阂。
本文来源:http://www.feic31.com/xindetihui/22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