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feic31.com--工作计划】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街道工作计划新型城镇化(锦集6篇),欢迎品鉴!
街道工作计划新型城镇化1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前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城镇化进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土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农村生活生产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土地是城镇化进程中的物质承载,可以说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如果不能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问题,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在城镇化对土地利益重新划分的过程中,利益的诱惑会越来越大,诱惑腐败问题的环节也会越来越多。切实强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土资源领域的监管,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已是势在必行。
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的形式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由失地农民主导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频繁,其数量和规模都呈扩大化趋势。在这些群体事件的背后,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腐败问题的影子。若要预防新型城镇化中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必须要把握其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
(一)主要表现形式
1、征地拆迁是腐败问题高发、易发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在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中,征地拆迁始终是农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类矛盾的聚焦点,也是腐败易发高发的重点领域。一是在土地征收征用过程中超越权限、违反程序、违反政策等形式进行审批,特别是违规征占农村集体土地或少批多占、低价征占等问题,侵害农民利益;二是重复或虚构补偿征地拆迁项目骗取补偿款;三是在决定征地拆迁项目时,不征求或不尊重群众意见,强迫群众接受拟定方案。
2、安置补偿是腐败问题易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在实施征地拆迁过程中,随意降低补偿安置标准,随意变更补偿费发放对象和范围,随意克扣、截留、挪用或拖欠补偿安置资金;另一方面在征地拆迁中进行行贿受贿,在清点地上附着物时弄虚作假,谎报、多报或提前补栽,套取补偿费。
3、土地评估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的评估情况是实施征地补偿的重要依据。一些中介机构违反职业道德,为一己私利,不按程序、随意估价,将收储或征收的土地价格高估,将出让或转让土地价格低估。
4、土地使用权出让始终是国土资源领域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土地使用权出让是土地进入土地一级市场法定的主要途径,因涉及土地数量多、利益大,一旦出现腐败问题,将导致城镇基础建设的不到位,直接阻碍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一方面,少数领导干部违反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干预或插手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或随意减免企业应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另一方面,违反有关规定和政策规避招拍挂方式、违规设定地价、不按规定信息公开,滥设前置条件,进行暗箱操作,以权谋私。
5、土地登记发证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在办理土地证的过程中,由于对政策法规理解的不同,或有关政策法规要求不够明确等原因,一些人利用审批权索贿受贿,投机取巧钻空子,违反规定进行确权发证。
6、土地综合整治的廉政风险点多面广。土地综合整治是当前推进城镇发展,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由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资金数额大,牵涉范围广,已成为腐败易发高发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在项目立项审批中不按程序,在工程招投标中拉关系、报项目,在资金管理中不规范、不合规,在项目工程实施中减少工程数量、降低标准,在项目验收中不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内容进行,走过场等。
7、土地执法监管易发生玩忽职守、执法不严等现象。一是在土地执法监察中不严格落实有关制度,应查处的未立案,应移交的不移交、应拆除的未拆除;二是在土地违法案件处理中接受宴请或贿赂,不严格依法办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是在对罚款的额度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私自降低或减免罚款金额;四是城镇周边的一些群众,为谋取更大的利益,违规建设小产权房或违章建筑,有的在拆迁前临时加高或改造建筑物,骗取补偿费用。
(二)主要特点
从近年来发生的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来看,在城镇化进程中,国土资源领域发生的腐败问题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涉案人员多。主要表现为违法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作案,一案连多案、一案有多人、案中又有案现象突出。二是涉案金额大。往往是受贿、挪用、渎职并存,涉案金额较大。三是涉及面较广。涉案人员已不仅仅限于国土资源系统的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也已成为高发群体。四是负面影响大。涉土案件的发生往往与损害群众的利益紧密相关,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一旦发生腐败案件,极易导致集体上访和各种群体性事件发生,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存在的根源
近年来,国土资源领域腐败已成为“重灾区”,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涉土的违法违纪案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究其根源,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土地资源稀缺,利益驱动是腐败滋生的原动力。国土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又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国土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巨大利益驱动和诱惑下,国土部门成为了不法分子重点进攻的目标。一些违法者为追求利益,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敛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如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追逐土地经营的高额利润,采取欺骗手段,侵吞土地资产,有的利用国土资源管理政策上的漏洞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有的买通有关人员,搞“人情地、关系地、权力地”。
二是放松思想改造,廉洁意识淡薄是腐败滋生的思想根源。平时不注重政治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贪恋和追求“物欲”,虽然知法懂法,但存有侥幸心理,无视有关政策和法规,甚至与政策法规打起擦边球,大肆进行权钱交易,给党和政府造成负面影响。有的单位对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不重视,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完全是走过场、应付检查,搞形式主义。一些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法纪观念淡薄,对自己要求不严,把职责范围内应该承办的事情作为捞取好处的平台,不送礼不办事,收了礼乱办事,甚至伸手索要钱财,完全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是制度存在真空,透明度不高是腐败产生的催化剂。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土资源工作中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一些单位对制度建设不重视,对新形势不分析,对新问题不研究,不能及时通过机制的完善堵塞漏洞,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温床。有的将完善相关制度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建立起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具体的操作规程以及约束机制,工作随意性较大。在行使行政行为中不够透明,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公开相关信息,或是信息公开不全面、不具体,缺乏外部有效的监督,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四是监管机制“疲软”,权力失去制衡是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些单位规范权力运行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给个别干部以权谋私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单位的制度往往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很少落在实处,制度执行力不够,不按制度办事、随意变通。尤其是在针对重要部门、关键人员如何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缺乏有效的权利制衡和纠错的措施和办法。如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征地的法定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基层政府或从业单位成立的临时指挥部或办公室,监督难度较大。因此,监督部门也就无法介入实施有效的监督,使一些重要的权力失去了应有的控制和约束。
三、防治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的对策
在今年召开的中纪委第十八届中第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把开展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做好“三农”工作等政策落实情况纳入重点监督检查内容,重点纠正涉农、征地拆迁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对此,真正预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着力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好思想建设,提升免疫力,筑牢“不想腐败”的道德防线。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整风运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思想之疾、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开展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国土资源部门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大兴实干风、牢树清廉心、念好群众经,真正从思想上树立起一道牢固的道德防线,切实遏制国土资源领域高发、易发现象,真正摘掉腐败“重灾区”这顶帽子。二要深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反腐倡廉教育要更贴近基层、更注重形式,既要加大教育“量”,又要突出“质”。深入开展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在思想上常反思,在行使权力中常晒晒“阳光”,在闲暇时常到监狱走走,使党员干部紧绷廉政高压线。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阵地建设,让清廉总在眼前、常在心中。三要加大教育力度。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培训,并逐步扩大教育面,在做好领导干部教育的同时,也要把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党员干部纳入培训教育之中。积极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创建活动,营造“争廉、创廉、保廉”的良好社会氛围。借鉴“道德讲堂”的形式,在各级逐步建立“廉政讲堂”,让廉政形成一种习惯,让腐败失去土壤。
(二)抓好制度建设,凝聚治腐合力,形成“不易腐败”的权力制约机制。一要更加注重上层制度设计。从一些腐败案件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中可以看出,主要原因并不是不执行、不落实制度,而恰恰是制度本身存在了一些漏洞。同时,县、乡一级是各项制度的最终执行主体,在执行中对发现的廉政风险点和制度缺陷也是有心无力,即便出台相关的机制也存在无依据、执行力度弱等问题,制度建设缺乏威慑力和惩戒力。因此,一方面在上层制度设计中要更加注重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深入基层和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摒弃皆大欢喜的情况,多听实话、多找问题、多了解实情,使出台的制度更完善、更可行、更贴近实际。同时,要加大各项制度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及时跟踪和分析,研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或偏差,保障在可控的轨道上运行。要开展制度运行评估,对国土资源重点领域,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涉及农民权益的国土资源政策、制度等,进行全面的查摆和梳理,找准廉政风险点,堵塞存在的漏洞,让制度延伸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逐步实现制度的无缝对接。二要提升基层国土资源预防腐败机制的创新水平。国土资源供需矛盾始终是近年来困扰地方经济发展难题之一,但各地积极拓思路、想办法,较好的保障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用地所需。由此可以看出,基层是可以创造出好经验、好思路,重点在于上级的关注度和思想的重视度。因此,要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摆在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生命线的高度,充分发挥大家的能力,增强基层创新动力,大力宣扬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将廉政建设工作从自上而下提要求向上下联动共创廉转变。三要不断建立健全国土资源重点的制度建设。要建立和完善集体会审制度,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及年度土地计划指标分配、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整理项目、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征用、土地出让、违法案件的处理等,全部进行内部集体会审制度。要继续深入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不断完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严格控制划拨用地和协议出让土地范围,推进经营性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同时,要配套建立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执行和落实的监管办法和措施,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和成效。
(三)抓好“阳光”建设,铲除腐败生存土壤,建立“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一要加大群众的参与度。在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土地综合整治等都直接涉及群众的利益,补偿是否到位、有没有暗箱操作、是否存在腐败现象,群众心里很清楚。因此,遏制城镇化进程中腐败问题,就要充分依靠群众,使其成为提供案件线索的主要来源。要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让群众直接参与到决策的全过程,将涉及到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办法、程序等全部公示,切实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二要加大对国土资源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要开展对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的检查,继续深入推进圈地囤地专项治理行动,坚决纠正破坏、浪费、闲置土地资源以及保护耕地过程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要加强土地征收征用情况监督检查,特别是征地拆迁和补偿安置的落实情况,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要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控制整治规模,完善操作细则,及时制止偏离主旨的情况;要认真抓好廉政风险控机制建设,将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岗位、重点环节设为廉政风险防控点,作为重点岗位监督制约,做到关口前移。三要提高党务政务“阳光”化水平。不断完善加大党务政务公开机制,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强化群众的监督作用,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发言权,特别是在土地征用、转让、承包、工程发包等方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四要进一步提升科技防腐水平。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统一综合监管体系,实现对权力运行的综合监督。全力推进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逐步将行政办公、土地审批、土地交易全部网上运行,逐步实现“全领域覆盖、全业务应用、全流程监控、全方位保障”,最终达到公共权力透明化、行政服务格式化、流程管理规范化、监控预警实时化的水平。
(四)抓好作风建设,营造防腐氛围,激发“不愿腐败”的干事创业热情。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纪律观念,严明党的纪律,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服务和保障经济发展大局。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各级改进作风的规定,切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接待、精简会议活动;从严控制行政经费支出,落实公务接待规定。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改进作风的明显成效,提升国土资源系统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坚持领导带头深入企业、社区和基层,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明确目标,破解难题,保障发展。尤其是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要坚持超前服务、主动服务,多想办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要大力开展“人民满意国土所”、“优秀国土所”、“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的创建活动,激发基层党员干部争先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基层国土所成为保障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作风一转天地宽,通过作风的不断转变和改进,从而营造出国土资源系统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腐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也不是完善几项制度就能够彻底遏制。特别是在国土资源领域的腐败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腐败的形态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只要我们始终把腐败问题放在一定的高度,充分发挥全系统、全社会的正能量,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从而使国土资源党员干部不想腐败、不易腐败、不能腐败、不愿腐败,真正遏制住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高发、易发的势头,使国土资源部门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街道工作计划新型城镇化2
摘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区域发展呈现出分化趋势。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同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关注新农村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如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新思路和新举措。
一、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四个新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有四个突出的标志。一是增速换挡。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入现在的中高速增长。过去35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7%,过去20多年,即1991—2014年经济年均增长10.1%;从2012年开始,经济增长为7.7%,2015年经济增长6.9%,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6.5%—7%。有学者认为,过去经济增长是“八九不离十”,现在是“七上八下”都很困难。经济增速下降有其必然性,是我国潜在增长率变化和各种支撑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是结构调整。我国一二三产业结构、投资出口消费结构,都已经迈过了一个重要转折点。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2015年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占到50.5%,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到40.5%;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到9%。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贡献率达到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创15年来新高,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三是动能转换。传统产业包括钢铁、煤炭等重化工业发展趋于弱化,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加快成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互联网+”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制造方兴未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4G手机用户、电子商务、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等市场。四是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由过去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拼资源、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向主要依靠创新、人才、技术和节能环保的集约型发展方向转变。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5年的55.1%,经济发展正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生态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高耗能行业增速下降,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6%以上。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发展出现了明显分化的趋势。一些传统产业比重高的地区经济增速下降,而一些经济转型早、新产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好。有学者形容为“冰火两重天”“几家欢乐几家愁”。经济增速下降的省份主要是东北三省、河北、山西等,2015年辽宁经济增速最低,只有3%,山西经济增长3.1%,黑龙江经济增长5.7%,吉林经济增长6.5%,河北经济增长6.8%。重庆由于得益于信息产业等新经济的发展,2015年经济增长11%,位居全国第一,发展势头像“重庆火锅”一样火。东部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保持了较快发展,如浙江经济增长8%、江苏经济增长8.5%、广东经济增长8%、山东经济增长8%,福建经济增长9%,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中部地区总体上保持了高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如江西经济增长9.1%,湖北经济增长8.9%,安徽经济增长8.7%,湖南经济增长8.6%,河南经济增长8.3%,都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一些西部地区发展势头不减,甚至保持领先。西藏经济增长11%,贵州经济增长10.7%,新疆经济增长8.8%,云南经济增长8.7%。总体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新经济、新动能的成长密切相关,正处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过程之中。正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困难与希望同在。区域经济走势分化,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表现。新产业、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正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区域差别和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地理气候、人文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都存在很大差异。张维为在《中国震撼》一书中将中国称为“超级国家”,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我国人口有13.75亿人,超过欧洲人口7.4亿人、非洲人口10.83亿人、北美洲人口5.6亿人和南美洲人口4亿人。我国国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与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分量、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0美元(7924美元),“十三五”期间按经济年均增长6.5%以上测算,到20xx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提出的高收入国家标准(12736美元)。我国已经有10个省(区市)、总人口5亿多人,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其中有4个省(市)即天津、北京、上海、江苏人口1.4亿人,人均收入达到1.4万美元以上,进入高收入国家水平;有6个省(区市)即浙江、内蒙古、福建、广东、辽宁、山东人口3.6亿多人,接近于高收入国家水平;有12个省(区市)人均收入在6000—8000美元,另外8个省区人均收入在4200—6000美元,全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实现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各地区不可能齐头并进,而会有所不同。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既尊重普遍规律,又考虑特殊情况,照顾到各地区之间的明显差异。总体来说,我国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区域经济走势分化、各地区呈现梯度发展格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基本前提条件。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和举措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的最大内需潜力所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之中,201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27%,越过了城镇化的临界点,标志着实现了最低限度的城镇化。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6.1%,农村常住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到43.9%。与此同时,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40%,名义城镇化与实际城镇化相脱离,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民工人数众多,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747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现在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0%以上,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欧洲、美国、日本等城乡之间发展已经达到比较均衡的状态,我国城乡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仅吸纳消化2亿多农民工进城,没有两三代人的时间是办不到的。实现人数众多的农民工大部分逐步融入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央对新型城镇化高度重视,这几年连续召开了几次重要会议,发布了几个重要文件。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xx年)》。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扩大综合试点范围。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新,就在于强调以人为核心,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实现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是构建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两横三纵”的大框架,“两横”———一横是长江经济带,另一横是陇海兰新线“陆路大通道”;“三纵”———一纵是东部沿海一线,一纵是京广、京哈线,还有一纵是包昆线,包头经过西安、重庆、成都、贵阳到昆明。要在“两横三纵”的大框架下布局建设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着力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级城市群,推进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东北、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地区等城市群建设,引导北部湾、晋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与此同时,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赋予镇区人口10万人以上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符合条件的县和特大镇可有序改市。二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xx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为此,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省会以下大中小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制定标准实行差异化落户政策。为鼓励地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行人、地、钱“三挂钩”政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并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对于农村转移到城镇暂时还不能实现市民化的常住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就像“绿卡”一样,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可以办理身份证、驾驶证、结婚证、工商登记证、出国护照等各种证照,更重要的是享受公共租赁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要让农村人进城就业落户变得越来越容易,圆上千千万万农村人的城市梦。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准则。要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权威性、公开性,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国家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人文城市。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发展综合性立体交通体系。中国正处在汽车大发展阶段,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北京市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560万辆,每百户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60辆,超过法国巴黎每百户50辆的家庭汽车拥有量。我们要防止出现“汽车灾难”,防止大街小巷到处都变成停车场并造成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要下大力气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大气、水、垃圾等污染,建设绿色宜居城市。2016年要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建设有利于排水、吸水、储水、集约节约用水的海绵城市。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要,加快推进“互联网+城市管理”,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强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城市要有鲜明的特色,必须有科学的规划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美丽的景观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质的生活品位。城市最亮丽的风景是人,人的素质决定着城市的文明程度。我们不仅要推进人的城市化,还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培育城市的人文精神,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三、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重点着力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主要是解决路、电、水、信72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等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先行。2016年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加快通硬化路、通客车。在基本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全覆盖之后,农村电力发展面临着改造提升的新任务。抓紧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两年内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的命脉。2016年全国要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更多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解决农村的通信问题,加快新一代网络通信建设。实施农村宽带工程,今年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数字化新生活。二是发展特色经济。新农村建设要有产业支撑,有生财之道、致富门路。除了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之外,还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村新经济,包括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现代服务、旅游观光、民俗文化等。农村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正在创造农村的新未来。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仍然是一块发展“短板”,也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表现。今后国家将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医疗资源更多流向农村和基层,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织密织牢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网,加快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受到更多关爱和帮助。四是强化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建设好农村的生态环境。要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设一个山青水秀的绿色田园。国家提出,制定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方案,今年退耕还林还草1500万亩以上。加大农村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力度,保障用水和食品安全。要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解决垃圾污染等问题,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五是推进脱贫攻坚。现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00多万人,2016年要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到20xx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地因人施策,开展定点扶贫,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和托底保障等综合性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刘应杰)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2015年世界发展报告:思维、社会与行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5]张维为.中国震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6]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xx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街道工作计划新型城镇化3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城乡建设规划局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总要求,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大改善、城镇功能服务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大提升。
做足城镇基础设施文章打好基础设施牌
围绕水、电、路、讯、气等城镇基础设施。一是聚焦服务百里杜鹃彝山花谷阳光大地国际大康养项目、恒邦天府文旅康养项目、越秀集团毕节市产教融合帮扶项目,推进花冠路、花鹏路、花园路建设,围绕服务花好月圆·爱情梦庄园项目,推进花山路建设,同时,按照成熟一条推进一条的原则,有序推进花萼路、青苗路、青云路、花畔路和花兮路建设。二是聚焦花都城区天然气铺装和建设,推进百纳—花都燃气管线建设,完善花都燃气站储气站设施,实现花都城镇提质扩容和高质量发展。三是聚焦花都城区和乡区村镇基础设施短板,按照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充分调查研究,谋划和逐步上马一批项目,如黄泥乡小城镇建设、沙厂乡小城镇建设和推进多点式停车场建设,补齐村镇基础设施短板。
做足城镇功能服务文章打好功能服务牌
围绕住房保障、学校医院、停车场、公园广场、公厕、健康养老、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服务项目。谋划和推进白果小区、20xx年棚户区改造、人民医院供热项目、石牛角安置区配套服务设施、濯樱谷等项目建设,完善湿地公园建设手续,推进湿地公园工程竣工验收,指导和督促杜鹃集团完善大荒振兴开发项目、杜鹃大酒店建设手续,保障项目有序推进,聚焦“温泉兴城、康养兴城、产业兴城”建“温泉新城、康养新城、产业新城”,谋划推进花都健身公园、虎鹰山山体公园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服务。
做足城镇经济发展文章打好经济发展牌
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以新型城镇化招商工作为抓手,谋划包装一批城镇综合体、商业街区、酒店物业、大型商超、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推进城镇经济发展,结合黄泥特色小城镇建设、普底乡省级特色小城镇和彝山花谷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推进普底乡省级特色小城镇建设,根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相关要求,推进全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在2022年全面收官。围绕杜鹃大酒店(百里杜鹃康养中心)、彝山花谷阳光大地国际大康养项目、恒邦天府文旅康养项目、大荒振兴开发项目和现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强对物业单位的指导,服务好旅居游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街道工作计划新型城镇化4
截至20xx年,我县扎实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完成撤并乡镇3个、设置街道2个,城镇化率提升至41.7%,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
城市功能完善推动新型城镇化
从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到坚持“城市建在花园中”的城市理念,会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形成多点支撑、辐射城乡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品质。
家住人和街的张大爷对家门口的变化看在眼里,“原来的这条路上全是铁架摊位,很多私搭摊棚、乱摆乱设、私拉乱接电线等情况,严重破坏了整体环境的美观。由于人流量太大,根本无法正常通行,加上垃圾随处乱丢乱堆、潲水桶随便乱放、喂养的鸡鸭随处乱拴,脏乱差现象给过往行人或外来客人留下极为不好的印象。”在经过改造治理后,原来拥挤混乱的街道“痼疾”得以根治,现在的人和街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得到居民一致点赞。
由此开始,城区其余街道相继得到全面综合治理,东区开发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老城区棚户区改造、金江新区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面有序推开,持续实施“43341”项目建设攻坚行动,龙凤山公园、獭猫山公园及廊桥、鲹鱼水乡、鹅村河湿地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逐步亮相,持续推动数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环境更加宜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走出乡镇融合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我县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依托多地形、多风貌的优质旅游资源,依托华山松、黑松露、黑山羊、艾草等农产品丰富优势,推进旅游业、特色农业和乡镇发展深度融合,试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文化乡村、特色小镇,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美丽乡村,助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走进堵格镇,随处可见与黑山羊相关的文化气息,堵格镇建设有国家农业农村部定点、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今年还建成了500余平方米的镇史馆和会东黑山羊文化体验馆,现已对外开放。黑山羊羊皮褂、黑山羊公仔“咩小黑”、文化衫、手提袋、即食型真空羊肉干等“黑山羊”系列产品不仅让群众的生活更富裕,更将这座黑山羊小镇的魅力具体化展现。堵格镇将继续依托黑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全力发挥黑山羊产业“长板效应”“以大市场带大产业”,突出“一镇一业”,全力打造西南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畜牧产业重镇和黑山羊小镇。
截至目前,我县已启动铅锌、姜州“百镇示范镇”建设,依托大崇、鲁吉、溜姑沿江水电移民迁建集镇,打造沿江特色旅游小镇,现已建成森林康养小镇5个,“省级森林小镇”2个,大凉山旅游名镇2个,加快推进移民小镇、艾草小镇、黑山羊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让特色小镇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培育发展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产业,同时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真正推动乡村提颜、人文提味,全力走出乡镇农文旅康融合发展新路径。
配套服务支撑起新型城镇化
教育、医疗等城乡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加快发展民生项目,可以让城镇发展更有温度、更聚人心。
近年来,我县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进一步在养老、救助、慈善、优抚等方面多向发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截至20xx年5月,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62.2万人次,发放基本养老金3.6亿元、低保金2995.8万元、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1.68亿元,支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41亿元。
“这个幼儿园是在我们村子里面,我们看着修起来的,规模比较大,也比较规范。孩子送到这里的话我们家长放心、也安心,离家近。”野租乡村民聂学菊眼看着“一乡一园工程”的投入使用,心中满是欢喜。“一乡一园”、教育信息化工程、控辍保学、学前学普都是我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夯实教育基础的成果,未来,我县还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努力提升教育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教育需要。
为更好服务群众,鲹鱼河镇卫生院在政通路22号设立医疗服务便民点。以前需要穿过城区才能看病,现在医疗服务便民点可以辐射周边,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家庭医生签约等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便民点、三乙医院提档升级、智慧医疗,我县将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整优化乡村医疗点布局,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大生育秩序整治和艾防工作力度,推进“健康会东”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需要。
“十四五”已经起步,我县将继续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丰富城市元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品质。
街道工作计划新型城镇化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xx〕831号)精神,紧抓我县被列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的重大机遇,聚焦富裕美丽正定建设,着力构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利用三到五年时间,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示范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认真贯彻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为抓手,找准县城公共卫生、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市政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聚焦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产城配套措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增强县城公共服务承载能力,建设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建设富裕美丽正定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立足我县实际和发展急需,围绕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分阶段、有步骤地滚动谋划实施一批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和示范性项目。着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工程,优化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养老托育设施、文旅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工程,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县城公共卫生间;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工程,开展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配送投递设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和县城智慧化改造;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工程,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和农贸市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镇结构更加合理。20xx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81%,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二、县城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高质量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县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中心城区集聚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部财政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全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19417万元,增长20.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4221万元,增长28.78%,增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583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各类金融机构存款644.4亿元,较年初增长110.4亿元,总量增量均居全市17个县区第一。
(二)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一是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速。全县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常年粮食播种面积60万亩以上,总产30余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20xx年实现有效粮食总产29.3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6.4万吨、8.7万吨和7.4万吨。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增种植结构调整面积6万亩,蔬菜累计种植面积达9万亩;特色高效农业、都市农业发展迅猛,瓜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12万亩以上,总产82万吨以上。2个万亩、10个千亩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农耕时代农业观光园等10余个农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8家和33家,惠康食品获国家级农业化龙头企业称号;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小麦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100%,玉米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99.7%,其他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6.93%。入选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二是传统产业发展迅速,绿色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板材家具、机械制造、食品饲料等三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蓬勃发展。20xx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9.2亿元。其中,板材家具业,是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共有生产企业700余家,规上企业15家,集群年主营业务收入139.7亿元,同比增长10%;机械制造业,共有生产企业55家,规上企业26家,集群年主营业务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11.2%;食品饲料业,共有生产企业144家,规上企业18家,集群年主营业务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9.8%;深入实施“百企转型”活动,全面推动工业企业转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现代管理。以“强链”为目标,聚焦板材家具、食品、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对现有生产设备、技术工艺进行全面转型升级。认真落实《正定县板材家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xx-2023年)》。加快木都产业园的谋划、建设进度,推动家具企业向园区有序整合。三是“4+4”现代产业蓬勃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xx年,全县列入市亿元以上“4+4”现代产业项目库项目35个,涵盖了现代商贸物流(7个)、先进装备制造(6个)、生物医药健康(2个)、信息技术(2个)、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10个)、旅游(6个)、节能环保(2个)等七大产业,总投资478.56亿元,完成投资43.58亿元,占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的43.7%,产业项目支撑不断增强,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全市排位第四。经过多年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新优势不断显现,旅游、金融、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节能环保四大产业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展,逐步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旅游业,完善古城基础设施,疏解非古城功能,围绕“一环、一河、四关、双十字”的城市格局,形成城池壮美、古建统领、格局清晰、氛围浓郁的历史文化名城,到20xx年底完成古城风貌恢复24项工程,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现代服务业,以新区金融商务、总部经济、文化会展等高端服务业为主,建设“低碳、生态、智慧”新城。现代商贸物流业,综保区、国际机场、铁路物流港、高新区、自贸区融合发展,空铁联运,发展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保税仓储物流等产业,打造京津冀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集中落户高新区,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建成多处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正定古城文化、体育、医疗、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正定新区已建成奥体中心、石家庄市国际会展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区图书馆等区域性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可承接大型文化、体育、会议展览活动,弥补了石家庄市的设施短板;市政设施基本完善,水、气、电等供应设施可支撑现状发展需求;交通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建河北大道、新城大道、太行大街、机场路等干线公路,县域已形成“四纵五横”干线路网,中心城区慢行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古城内部形成良好的步行系统环境,古城墙两侧、滹沱河大堤建成连续的自行车与步行系统;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和20座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区已建成67座高等级公共卫生间,满足旅游景区500米半径内游客需求;正在加快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支撑企业项目良好运行。
(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xx年、20xx年、20xx年我辖区人口分别为508474人、513518人、516905人。20xx年、20xx年、20xx年我辖区非农人口分别为210370人、220890人、222483人。从20xx、20xx、20xx三年户籍人口数据来看,人口总数及城镇人口总数呈上升递增趋势。正定县20xx、20xx、20xx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57%、58.78%、60.31%,近三年增幅为1.78%、1.53%;河北省20xx、20xx、20xx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55.01%、56.43%、57.62%,近三年增幅为1.42%、1.19%。我县城镇化率水平和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xx年我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04%,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
(五)县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定不移推进县城建设攻坚,在科学规划建设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以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洁净城市为抓手,深化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优化空间布局,完善载体功能,加强城市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打通成德北街14年“卡脖路”,完成河北大道穿越京广铁路、城东街北延等道路建设。莲池公园、云居湖公园、隆兴别苑公园等竣工使用,绿化覆盖率40.26%。改造完成城中村项目3个。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300户,保障性住房开工220套,完成69个老旧小区改造。我县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列入河北省试点,全省县城建设品质提升暨停车设施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20xx年县城建设综合考评再获全市第一。
(六)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20xx年,成功荣膺“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xx年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20xx年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20xx年,荣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县;正定高新区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获批河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科技部评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荣获20xx十大中国旅游影响力县;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全国幸福百强县;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20xx年,入选全省33家首批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高新区获批河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被评为省级先进开发区,获省级奖励300万元。国家园林城获命名公示;塔元庄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命名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被评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入选水利部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正定古城保护建设受到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通报表彰。成功获批河北省20xx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完成示范县;20xx年我县被国务院列入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先进激励县,获得2000万元激励支持。
由于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体育、医疗、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零门槛”落户政策的实施及自贸区正定片区的成立,将会吸引大量的外地和本地人员落户正定,城镇人口将持续增加。预计203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83%,中心城区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万人,中心城区将覆盖古城、县城、正定新区、高新区、自贸区等主要功能区,需根据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进一步建设市政、环卫、公共服务和产业培育各类设施。
三、县城新型城镇化短板弱项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在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市政公共设施承载能力有限;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培育设施不完善,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承载能力较弱。
(一)县城新型城镇化短板弱项
1.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一是医疗卫生设施配置不健全。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大多为五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建设,亟需通过迁建来优化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而7个乡镇卫生院迁建项目因为资金问题难以推进。我县发挥全省医养结合首批优质服务先进县的作用,形成了医养结合模式,基本实现了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但是整体档次偏低、缺少更高医疗资源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二是养老服务设施有待改善。目前我县养老机构21家,城区较多,新城铺镇较多,西北部乡镇缺少养老机构,且养老机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应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养老、医养结合事业,提升全县医养结合机构发展水平。三是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随着我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和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涌入城区居住、就业,大量适龄儿童也随之进城就读,造成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急剧增加,班容量严重超标,现有的中小学、幼儿园城区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2.市政公用设施方面。一是市政管网设施不够完善,排水不能畅通无阻。每到汛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泵抽、疏通、人员值守。需要提高管网建设速度。二是市政交通设施优化不足,需要以优化路网建设为抓手,以改善通行环境为首要任务。三是能源设施扩建用地预留不足,长输供热工程及内部调峰热源建设滞后,影响中心城区供热安全,部分规划电力设施用地缺乏管控,影响设施建设。四是棚户区和老旧小区存在环境条件差、配套设施不全或破损严重、无障碍建设缺失、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需全面推进全县老旧小区提档升级,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着力解决城市新市民和年轻人住房问题。
3.环境卫生设施方面。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基础不足、底子较薄,对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在选址、建造、环建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正定新区依据总规建设了高标准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染已形成初步控制,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不断增多,全县生活垃圾需长距离输运至外县处理,现有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4.产业培育设施方面。产业平台配套设施不完善,县城产业平台承载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县城内生增长动力和“造血能力”不足。要素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以支持引导县城产业平台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抓手,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提升县城产业平台承载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引导特色街区和县域特色服务业在县城集聚发展,发挥吸纳进城农民就近打工的重要作用,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二)原因分析
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必然。从深层次上看,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财力仍然不足,对于城镇化建设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需求。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实施必须以强大的综合财力作为基础,才能更好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培育设施的不断完善。二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支持,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下一步应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形成市场化的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联动机制。三是政策不灵活。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的推进受制于用地指标、规划等限制因素,需从政策上优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分配,保障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的合理需求。四是产城融合发展步伐有待加快。目前我县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在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产业支撑”。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提人气,以人气促兴旺,是城镇化能否实现的关键。只要有了产业,有了好的就业去处,就不愁没有人来,就不愁农民不愿意进城,就不愁留不住人。下一步,我县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引导特色街区和县域特色服务业在县城集聚发展,发挥吸纳进城农民就近打工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快托幼、托老、教育等配套服务建设,提供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改善城镇的服务功能。
四、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工程
1.健全医疗卫生设施。积极响应疫情防控需求,着眼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公共卫生服务短板,优先支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设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推进正定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项目年内竣工。谋划建设正定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提升改造项目、县儿童医院(妇幼医院)项目、县人民医院迁建二期项目。(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2.完善教育设施。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新需求。加快建设正定县第九中学、县第四中学女生宿舍楼项目。谋划建设县第一中学迁建、正定新区第一幼儿园、新区第二幼儿园、新区第三幼儿园等项目。(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3.改善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谋划在主城区或周边建设一所高标准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原曲阳桥卫生院、南牛卫生院、里双店卫生院等闲置卫生院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民政局)
4.发展文旅体育设施。推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惠及广大群众。加快正定县群众文化中心项目、县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县科技馆项目、县室内公共滑冰馆项目建设进度。谋划建设县艺术中心项目、县图书馆项目。(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5.完善社会福利设施。不断提升公益性殡葬服务能力建设,谋划建设县殡仪馆迁建项目。(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6.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谋划建设正定颐养健康智慧城项目。(责任单位:正定镇)
(二)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工程
7.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抓好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正定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力争年底前完成前期手续跑办。(责任单位: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8.健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推动全县污水处理能力提档升级,石家庄综合保税区西南片区至正定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工程项目年内竣工。谋划建设正定新区污水处理厂工程(二期)项目、南水北调以西污水处理厂项目。(责任单位:综合保税区、正定新区、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9.继续建设县城公共卫生间。谋划在华安路以北区域再建设两座公共卫生间。(责任单位: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三)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工程
10.优化市政交通设施。不断优化路网建设,改善通行环境。加快建设正定高新区北区赵普大街、董铨路、守洲路道路建设工程,高新区北区邦秀路、怀丙路、拐角铺街道路建设工程,高新区尉佗街(崇因路至西洋村南)、园博园大街(崇因路至西洋村南)道路建设工程,正定新区安济路(西临济—天泽大街)工程,隆兴路延伸工程,新区迎旭路东延工程,中华大街北延北绕城高速至正南线段新建工程,新城大道(东上泽村—冯家庄)工程,顺平大街(崇因路—河阳路)工程,园博园大街北延道路工程,尉佗街(崇因路—隆兴路)工程,新区新城大道景观工程,新区郑州街道路工程等项目。实施晨光路提升改造、旺泉北街拓通建设工程。(责任单位:正定新区、正定高新区、县交通运输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1.完善市政管网设施。实施城市管网建设、改造,提升水电气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正定新区天泽大街北延道路及管廊工程、新区存量综合管廊工程附属设施、新区安济路综合管廊、新区朱河街北延(崇因路—安济路)道路及管廊工程、新区调峰供热站、高新区地表水厂输水管线、高新区再生水厂、正定县南水北调受水区农村供水水源置换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正定县地下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责任单位:正定新区、正定高新区、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水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2.发展配送投递设施。加快建设圆通速递华北区域管理总部项目和中通快递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项目,打造区域总部、跨境电商,完善物流配送体系。(责任单位:综合保税区、曲阳桥乡)
13.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依托古城和新区资源平台,建设智慧旅游和智慧城市。推进正定古城创建5A景区及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荣国府景区智能旅游综合体迭代升级项目。谋划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正定新区智慧中心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县发展和改革局、正定新区)
14.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打造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新亮点,树立恒山、物资2个小区新标杆,全面推进全县老旧小区提档升级。(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工程
15.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加快国药乐仁堂物流中心医药物流三期、河北文祺医药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医药展示交易中心、入境冰鲜水产品和水果指定监管场地、中国(河北)自贸区正定片区(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孵化基地、国际光电机电产业园项目、正定高新区创业创新中心项目建设。(责任单位:综合保税区、正定高新区、正定镇)
16.健全冷链物流设施。(责任单位:县商务局、正定高新区)
17.提升农贸市场水平。谋划在南楼乡、南牛乡、新安镇等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营业面积200平米以上的生鲜超市,搬迁并提升改造恒州食品综合市场。提升改造西关蔬菜批发市场。(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联社)
立足我县实际和发展急需,围绕四大领域17项建设任务,谋划实施70个县城城镇化补短强弱项目,总投资243.69亿元。2022年,确保80%的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2025年确保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中涉及的所有项目全部完工,完成县城在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的任务目标,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五、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性项目
为更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强化示范带动,围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范畴谋划设计示范性项目。示范性项目主要有3个。
(一)正定县室内公共滑冰馆项目。本项目改建正定县第九中学内风雨操场,建设1830平方米标准滑冰场,扩声、照明、大屏等及其配套设施,满足冰上比赛及训练的要求,主要包括制冰系统,界墙系统、除湿系统、冰场智能控制系统等。项目开工竣工时间为20xx年8月至20xx年10月底。资金来源主要为县财政并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正定县室内公共滑冰馆建成后涵盖冰球比赛级训练、花滑比赛及训练、冰壶比赛及训练、冰上类演出等。(责任单位:文旅局)
(二)河北文祺医药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医药展示交易中心项目。该项目由河北文祺医药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计划用地约93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规划建设进出口药品贸易中心、医药商务会展中心及综合办公楼等相关辅助设施。项目总投资3.5亿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当年计划投资1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进出口药物可达300个品种2500个批次,可实现年产值9亿元,税收5200万元,预计可带动就业200余人。项目手续齐全,于20xx年1月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10月竣工。目前综合办公楼已完成主体建设,进出口药品贸易中心正在钢结构施工。(责任单位:综保区)
(三)正定县第九中学项目。正定县第九中学位于晨光路以北、燕赵北大街以东、京化路以南、镇州北街以西,总占地面积174.74亩,其中:教育用地面积157.57亩,道路用地面积17.17亩;总建筑面积约101580.38平方米,规划总投资4.966亿元(建安费3.687亿元);县第九中学分三个教学部:幼儿部规划8轨制24个教学班,容纳720名幼儿入园;小学部规划12轨制72个教学班,容纳3240名学生;中学部规划18轨制54个教学班,容纳2700名学生,共容纳6390名学生。资金来源为财政配套和专项债券。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我县城区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解决城区北部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和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优质发展。(责任单位:教育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正定县县城城镇化工作及城乡统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展和改革局。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计划调度、问题处理、督查考核等机制,建立任务清单和工作台帐,加强衔接沟通,强化协调配合,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开展广泛宣传,及时报道、报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典型做法和优秀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资金配套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实行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县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要开拓资金支持渠道,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开展多元化融资,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基金支持,进一步放大中央、省、市资金及县级配套资金效应。二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针对县城准公益性及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市场化的金融资本与工商资本联动投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大中型准公益性及经营性项目,可通过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利用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基金予以融资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县城智慧化改造、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建设等领域项目,可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予以融资支持。
(三)强化要素保障机制,完善提速优化措施。
1.用地保障方面。积极为各项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对项目用地报件做到先期指导、及时受理、及时审查、及时上报。同时,积极协调相关单位,派专人负责,全程跟踪,及时解决项目用地方面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落地。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各类要素对县城城镇化项目的倾斜支持,优先保障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的合理用地等需求,推动项目有序开展。
2.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方面。修订印发《正定县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除政府债券外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不得以任何方式为任何单位、企业和个人的债务提供担保或承诺偿还责任,不得以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企业融资进行抵押或质押;将偿债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加快消化存量债务进度。同时加强工程项目的审批、资金拨付及竣工验收、结算审计等管理;认真组织全县各部门、单位、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完成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数据填报工作,并对债务、资产信息和财务指标等数据实行月报机制,实时更新。
3.项目审批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容缺预审”限时补正、“延时+预约”、“双休日不打烊”组合服务和证照邮寄送达服务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缩短项目审批时间,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供服务保障。一是将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方案核准与项目建议书审批同步办理;二是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且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总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只审核初步设计(概算);三是实行“多书合一”“多评合一”,在批复可研阶段,实行可研报告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节能评估审查集中受理、同时审查、集中评估、一次告知;四是备案类社会投资项目实行网上申报,备案机关收到全部信息即为备案。
4.环评审批方面。对新型城镇化项目列入正面清单豁免范围的,实行环评豁免;对列入正面清单告知承诺制范围的,由建设单位选择告知承诺方式或者常规审批方式,在材料齐全格式合规的基础上,可不经评估、审查作出审批决定,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对新型城镇化项目提前介入,立项阶段即接受环评政策的咨询,对办理环评有关注意事项予以指导,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采取网上受理、网上评估等措施,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5.施工许可方面。取消审批事项5项;合并图审、审核事项14项;纳入并联审批事项9项;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备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备案、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施工许可4个事项合并办理;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取消资金证明改为提供建设资金落实承诺书;取消无拖欠工程款承诺书、农民工工资预储金缴存凭证或保证保函证明;取消施工许可证核发前现场勘验环节,将提交已经基本具备施工条件的证明改为承诺事项。
(四)严格督导考核,压实工作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政府督查室,对工作推进情况实施实地督查、抽样督查或跟踪督查等联合督促检查。依据问题解决率、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率、重点工作综合进度、整体效果等考核结果,进行不定期通报和年度综合排名,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解决不力、项目推进慢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严肃问责。
街道工作计划新型城镇化6
近年来,沧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加快融入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发展圈抢得了先机,创造了条件。为适应全市发展的大环境,东光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形势、强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坚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城镇建设,着力打造“泛东光50公里经济发展圈服务核心”。通过多年努力,我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和完善,城镇化工作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我县城镇化发展现状及主要措施
我县辖9个乡(镇),447个行政村,总人口35.4万,总面积730平方公里。现县城建设面积15平方米公里(包括工业区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为7.2万,乡镇驻地人口4.2万,城镇化率为32.2%。县城共有主次干道23条,总长66.7公里,总面积116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5%,绿地率3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6平方米。日处理3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150吨的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均能正常运营,县城区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5%。县城区内垃圾中转站及公厕达到20座,基本达到合理布局全覆盖。建成有一定规模的自来水厂18座,容积5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一座,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建成农贸市场28个;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2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一是加大城镇规划编制和执行力度。我县把规划编制和实施作为指导城镇建设的“龙头”。先后完成了县城总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专项规划等5大类100余项规划的修编,县城规划建设区内专项规划覆盖率达到100%,确立了“一主一副”(县城主中心、大单镇副中心)两极带动的城镇整体发展战略。完成了8个乡(镇)、70个千人以上村庄、9个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在编制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城镇规划宣传力度,加强管理,严格审批程序,确保建设项目的依法实施和加强对建设项目审批后的跟踪监督和管理,严厉杜绝和查处违反城镇规划的违法行为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城镇规划的执行刚性,使全县城镇规划得到了较好的实施。
二是加大城镇建设力度。我县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县各级各相关部门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首先,加强县城建设,提高承载能力。我县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总体思路,连续三年在城区实施“十大城建工程”,大力推进东部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区升级改造,努力夯实城市发展基础。精品街道建设方面:深入开展示范街、样板路创建活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街道景观改造。现已完成“一街”(投资3000万元的府前街景观改造)“两路”示范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新建元曲公园、对普照公园进行修扩建,完成博爱、民生、静宜、商韵等10座街头游园广场建设,城区达到“两园十广场”规模。对贯穿城区的宣惠河、跃进渠河道两侧实施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综合治理。路网建设方面:以打通城区内断头路和背街小巷道路升级改造为重点,加快城区路网及附属设施建设。新修道路6条计1.15万米,改造道路12条计2.48万米,城区干线道路全部贯通,形成了八纵八横的路网格局。翻修扩建县镇村级公路计64公里,交通运输能力大幅提升。其次,重点特色集镇建设成效明显。我县采取政府推动、多元融资的方式,在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规划调控等措施,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集镇建设,集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南霞口镇玻璃器皿、龙王李乡棉花加工、连镇镇包装机械、大单镇精细化工、东光镇塑料等特色产业乡镇和重点集镇建设齐头并进,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集镇正在崛起。与此同时,实施完成了小邢、东安屯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涌现出一批有特色、有档次、有品位的示范典型,农村水电路房等设施日新月异。全县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以重点发展带动全面发展的城镇格局。
三是城镇管理逐步规范。我县按照“创造优美环境,建设文明城镇”的目标要求,针对城镇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易反弹问题,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建管并重方面:坚持“人民城镇人民建,人民城镇人民管”的工作方针,以建设促发展,以管理树形象,不断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提高区域性中心城镇的综合承载力。联合作战方面:坚持日常管理与综合整治相结合、依法行政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建立健全以分类执法和综合执法相结合的城镇管理体制,形成了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城镇管理格局。健全机制方面:狠抓城建监察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和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等经常性管理,建立健全了职责明确、管理到位、保障有力、高效有序的城镇管理机制,城镇管理逐步迈入人性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
四是快速提升城镇居民住房水平。我县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加快提升城镇居民住房水平。一是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我县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当做一项重要惠民工程,加大建设力度。现已完成一期120套廉租房、676套经适房、50套限价房建设。二期96套廉租房、436套公租房已完成基础。二是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通过近几年改造,现已完成东关侯村、东南营村、东北营村、西南营村、北街村等城中村改造,共拆迁改造21.7万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共完成崇文小区、广电小区、鸿运花园、康运小区等危陋区拆迁28.6万平方米,新建高标准住宅48.8万平方米。三是实施宜居住宅区建设。我县启动城东新区整体开发建设工程,共实施了9个高档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已建成较大规模小区5个,完成建筑面积79.8万平方米。力争再用两年全部建设完成。四是抓好农村危房改造。根据生活最困难、住房最危险者优先和同等条件下残疾人家庭优先的原则,我局与残联、民政局积极沟通,确定危房改造户,切实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三年共完成2900多户危房改造,发放补贴资金2000多万元。
二、面临困难和存在问题
从我县城镇化工作的全局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面临从“旧型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压力。当前我县城镇化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旧型城镇化”,仍是依赖通过土地和税收补贴方式,招商引资做大经济总量,以提高地价、抬高房价,从而获取更多的土地收益和房地产税收,以此来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政府放弃土地财政,减少土地收益,同时又要增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从“旧型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面临较大困难。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较低,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县在城镇规模扩张的同时,城镇功能的完善没有相应跟上,关系城镇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基础设施短缺,特别是老城区欠账太多,道路狭窄、交通节点不畅、各类专业市场缺失、市政设施老化等。我县城市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城市维护资金不足, 制约着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及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大部分乡镇财力薄弱,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是产业支撑力不强。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不明显,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产业的集聚度和关联度不高,企业间上下游配套、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园区经济还没有从企业的空间聚集转变为真正的产业集群,难以安排大量的人员就业。同时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
四是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出现了城镇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三、下步工作计划及建议
党的十八大将城镇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提出“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增长面,对今后的工作,做如下计划及建议。
一是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解决资金问题。针对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城镇建设,努力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参与集镇建设,为城镇建设筹集资金,满足城镇建设的需要。着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好园林、环卫管养、维护进入市场的尝试和完善工作;第二垃圾、污水处理引入市场机制;第三为其它公用事业的改革创造条件,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二是服务城镇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按照城镇规划、产业布局、城乡交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六个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职能职责作用,把推进城镇化同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以城镇化强力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以特色产业支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首先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从抓好交通运输能力、生态环境美化、污水管网建设等方面入手,解决制约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瓶颈和短板,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的承载力,打造工业发展的高效平台。其次围绕城市建设,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规模大、行业多、劳动密集度高、可容纳大量劳动力的特点,充分利用我县交通优势,以培育物流企业为抓手,建设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积极推进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把我县建设成为50公里经济发展圈的商贸物流中心。另外加强规划引导,使各乡镇中小企业向城镇集聚,推进专业镇、特色镇建设,增强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尤其服务好南霞口镇、连镇镇、大单镇等三个卫星镇建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人为造城现象,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镇体系。通过繁荣城镇,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
三是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依法严格管理城镇,实施城镇“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整治城市“六害”(污水、垃圾、废气、噪声、粉尘、医疗垃圾),使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建设越来越好,同时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注意对土地的高效开发利用,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涉及户籍管理、劳动就业、福利保障和土地制度等多领域的创新和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城镇化前景光明、任重道远。我县将努力克服困难、弥补不足,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县市的经验做法,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工作成效。
本文来源:http://www.feic31.com/shiyongfanwen/224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