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七篇】

更新时间:2025-06-12 来源:教案 点击:

【www.feic31.com--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七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篇1

设计意图

空工院幼儿园是一所地处郊区的部队幼儿园,果园、山坡、河流、农田军营等丰富的资源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提供了广阔天地。五月份大班孩子们开展了《种豆子》的园本活动,在感知、操作、连续、讨论、观察中,孩子们不禁好奇的问:“植物为什么在泥土能生长呢?”。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我们六月份的园本活动以《泥土的秘密》主题来进行。 本次活动以观察、操作、实验为基本方法,让孩子们在主动的探究过程中,积累、丰富泥土的直接经验,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 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萌发对泥土的感情,教育幼儿爱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

2. 探索发现泥土的秘密,知道泥土中有很多成分,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3. 能正确使用工具,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重点:会正确的使用工具。

难点:在实验和操作中发现泥土的秘密,能够大胆讲述自己发现。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把小铲子,选择户外比较空旷的土地,便与幼儿挖土、观察。

2.环境准备:泥塑作品、陶瓷制品

3.ppt课件、土块儿、烧杯、托盘、抹布

4.前期发放调查问卷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5.家长带领孩子寻找泥土。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3分钟)

教师:哪些地方有泥土?

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泥土中会有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一把小铲子,一起去幼儿园找一找、挖一挖、看一看,泥土中究竟会有什么?

幼儿分成2-3组进行探索、观察。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进行观察探。(8-10分钟)

教师:我们来到了操场上(或种植园地、大树下),这块泥土中长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泥土,植物会怎样?

每个人都可以用小铲子挖一挖,看看泥土中究竟有些什么?和我们事先想的是否一样?使用铲子时要注意旁边的小朋友,注意安全。

引导幼儿操作,挖土的时候,小心泥土中生长的植物,一边挖一边看。同时注意自己的铲子不能碰到身边的小朋友,注意安全。

幼儿自由结伴一边探索、观察,一边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师幼交流。(2分钟)

教师:挖土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泥土中有什么?

教师小结:泥土中有落叶、枯树枝、小草的根、死去的小动物等。这些都会变成泥土中的养分,植物生长非常需要他,我们把它叫做腐殖质。

4.操作实验(6分钟)

教师:泥土中的腐殖质是我们用眼睛能够看到的,还有一些成分是肉眼看不到的,就需要我们去动手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幼儿2人一组操作、观察。

教师: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些泥土,请小朋友捏一捏,说说有什么感觉?

这里还有一杯水,请小朋友用水和泥土来试验,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注意一定要轻拿轻放。

教师总结:泥土中不仅有腐殖质,还有空气和水份。这些都是动物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

5.泥土的用途(3分钟)

教师:泥土是动植物的家园,对我们人类也非常重要,泥土还有什么用途呢?

播放ppt,拓展幼儿知识面。(可以建房子、做成精美的陶瓷制品、艺术的泥塑作品。)

6.环境保护

播放ppt课件,教师:看完这两张图片,说说你们的感受?(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不能将有毒有害的废水、电池、塑料带等放在泥土中。)

7.回顾总结:

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8.延伸活动:玩泥巴

活动总结

大班科学活动《泥土的秘密》经历了难忘的磨课研修过程,是我将《指南》的感悟及《田野课程》、《高宽课程》的学习心得融合在集体教学中的一次教学实践,对我的活动设计能力和现场教学组织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帮助。

第一阶段:学习理论,解读教材。我园有幸邀请到北师大霍力岩教授来园指导,在与教授的交流中,霍教授对科学活动的`见解给我们很大的启发。霍教授指出:“科学重在探究、探究重在过程”、“科学活动可以以猜测、感知、探索、验证、表达这五个环节进行活动”。同时《指南》指出“要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活动”,因此,在《泥土的秘密》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了真实、现场、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探索。同时在活动每个环节中设疑,让孩子们不断地猜测,结合生活经验探索、操作、验证。之后,我通过演示、介绍等方式帮助幼儿获得有关泥土的知识。最后,我受《高宽课程》“计划—工作—回顾”学习方法的启发,请孩子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熊一诺大胆提出“泥土是软的,为什么做出的盘子、碗那么硬?”,方子牛问道:“泥土黑黑的,为什么瓷器有那么漂亮的颜色?”,这是孩子们经过观察、探索、深度思考后大胆的发问,这种积极主动、敢于提问、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让我很意外,很欣慰,这为我们的下次活动指引了方向。同时,龚骁函兴奋地说“老师,泥土真实太有趣了!”从孩子们的反馈中可以看出,本次活动尊重了孩子得学习方式和特点,是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

第二阶段,优化细节、全面提升。在对活动的目标、重难点、环节进行重新梳理后,我对活动中的引导语、提问、回应等做了进一步优化提升,是课堂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近几年在做行政工作,对集体教学有一些生疏,尤其在语言的组织上显得不那么流畅,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常常参与一线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土壤具有普遍性,虽说孩子们生活在城市中,土壤还是随处可见的。此外,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自然角、种植园地的观察与劳动中更是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土壤引导幼儿在主动操作和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保护好幼儿的探究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且让幼儿初步认识土壤的特性,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要求我们的培养方式。

活动目标:

1、 体验发现的乐趣,萌发珍惜土壤的情感。

2、激发和保护幼儿探究的欲望。

3、初步认识土壤的特性,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

活动准备:

红泥、壤泥、干燥的泥、沙泥四大盆。

一次性纸杯、冰淇淋盒等废旧物品。

泥土成分图。

供幼儿每人种植的树苗或种子。

活动流程:

探索—>交流—>再探索

活动过程:

1、 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 玩泥

幼儿自主操作、探索泥土有些什么?

3、 交流

你在泥土里发现了什么?

4、与土交朋友

请幼儿种植菜秧和种子。

5、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情况。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伴随着观察泥、操作泥,了解泥土的特点和作用,探索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成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初步培养保护泥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活动准备:

活动前组织幼儿到户外采集泥土;一次性杯子、小勺子;红、黄、白、黑、干、湿的泥土;每组一盆水;菜籽、豆类、瓜类种子、小植物;用泥土做的各种泥人、动物图片、陶瓷、雕塑图片;小盆景。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盆景和泥人、动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师“小植物种在哪里,它们在哪里吸收营养?”――泥土。

2.师“这些人和动物、陶瓷和雕塑是什么做成的?”――泥土。

二、观察认识泥土的特点和作用。

1.分组观察。提出要求:每组有一份泥土,可以用自己的小勺子和小杯子舀出泥土观察,也可以和同伴一起观察,一起讨论。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找找泥土的"特点。

2.集中说说自己的发现。

颜色:“看一看,泥土是什么颜色的?”――红、黄、黑、白,有些泥土里有杂志,颜色也变得五颜六色了。

味道:“闻一闻,泥土有什么味道吗?”――香香的、臭臭的。

感觉:“捏一捏,泥土有什么感觉吗?”――软软的,硬硬的。“什么样的泥土是软的,什么样的泥土是硬的?”――湿的泥土是软的,干的泥土是硬的。

3.小组讨论“泥土有什么作用?”

4.小组派代表说说泥土的作用:

泥土可以种植植物。

泥土里还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泥土还可以做成很多工艺品。

三、分组做小实验,进一步感知泥土的特性。

1.“选择一块硬的泥土放在自己的一次性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抹布擦手。――有许多的气泡。

集体讨论这是为什么?――泥土里有空气,小动物在里面要呼吸空气的。

2.“选择少量泥土导入自己的一次性杯子里(杯里有水),泥土怎么样了?”幼儿操作。――泥土溶解了,引导幼儿思考保护泥土,不让水冲走。

3.讨论“如何保护泥土,不被水冲走?”――种植植物,保护环境。

四、延伸活动。

1.幼儿自选活动:用泥土种植种子(菜籽、豆类、瓜类种子)、小植物或者用泥土拌水糊成泥块(泥胚)尝试制作泥人或者其他造型。

2.幼儿分组活动,教师随机指导。

教学反思:

活动前,带领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和社区采集泥土。开始时,孩子们都有些害怕这些黑黑的、脏脏的东西,特别是女孩子。但是采集回来放在桌子上提供给他们观察时,他们都变得很积极,很主动地进行操作、实验,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支持。活动中引导幼儿用看、摸、闻等观察方法研究泥土的特性,教与学相辅相成,幼儿收获知识变得水到渠成。谈到泥土的作用时,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侃侃而谈。作为大班教学活动,为了加深对泥土进一步了解,我们组织了小型的实验活动,让孩子动作操作实验并发现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孩子们的交流和分享,逐步引导小组活动,让个别孩子的经验和知识转变成集体知识,相互学习观察方法和探究的技能。活动延伸中,幼儿自选活动,不仅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泥土的特性,也为近阶段的种植活动提供了机会。这样,本次不仅取材于孩子们的生活,又实践于种植,并观察记录种子和植物的生长过程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玩玩乐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沙子和泥土的特性。

2、在活动中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选择一块有沙子和泥土的场地

2、人手玩沙工具一件

3、透明杯子人手一个(装水),细棍一根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有沙和泥土的地方,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和沙子、泥土做好玩的.游戏,好吗?”

2、操作活动一:筛一筛

(1) 出示玩沙工具,问:这是什么?

介绍玩沙和泥土的工具,交代操作目的、要求。

教师引导语:我们要用篮子去装一装沙子和泥土,你会有什么发现,待会儿告诉 大家,注意玩的时候不能抛洒沙子。

(2)幼儿自由谈论玩沙和泥土的发现。

教师引导语: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泥土没有全部掉下来?有什么办法让泥土都掉下来?

有什么办法让沙子不掉下来吗?

教师小结:

3、操作活动二:踩一踩

(1)请幼儿脱下袜子去踩一踩沙子和泥土。

(2)提问:你刚才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沙子踩下去有什么变化?泥土有什么变化?怎样让泥土踩下去也会留脚印呢?

教师小结:

4、操作活动三:搅一搅

(1)猜一猜,沙子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泥土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2)请幼儿选一个杯子任选泥土或沙子放进去,用细棍搅一搅,说说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

5、鼓励幼儿的发现,表扬敢于发言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区分泥土和石头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做泥团

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尝试区分泥与土,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泥、土的不同特性。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泥工技能,进行泥工创作,启发幼儿合理利用辅助材料和工具塑造作品,运用分泥、连接、捏边等技能塑造组合物体。

3、鼓励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大量不同种类的土(红土、黄土、沙土等)、水、玩泥工具、和好的泥(少量)、各种泥玩具。

2、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如:水土流失图、填海造田图。

3、录音机、《泥娃娃》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1、感知观察土。

出示准备好的土,请幼儿仔细观察、感知。

“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用小棍翻一翻,看看土是什么样的?闻闻有什么气味?看看土里有什么?各种土有什么不同?”

2、讨论:想一想土有什么用处?引导幼儿自由发言,说出土可以用来种花、种树、种庄稼,人们盖房子也要用土,有的小动物也生活在土里(小蚂蚁、蚯蚓……)。通过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了解土对人及动植物的重要性。

3、玩泥活动。

出示和好的泥,观察和好的泥与土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让土变成泥,老师和幼儿共同尝试和泥巴:

⑴加水过少,泥土有点湿,不易成型易破碎。

⑵加水过多,泥土就变成稀泥,顺手流淌,不易成型。

⑶加适量的水和土,泥土就会粘在一起,使劲揉几遍就会变得光滑细腻。

4、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⑴玩泥巴,说一说泥巴是什么样子?揉一揉、捏一捏有什么感觉?

⑵民间游戏《放炮仗》:请幼儿将手中的泥团圆、捏成碗状,念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听我放炮仗”,然后用力将泥碗口朝下,摔到地上,泥碗会发出清脆的“啪”声,比赛看谁摔出的声音响亮。

⑶欣赏泥玩具,看看这些可爱的泥玩具是怎样做出来的?引导幼儿边欣赏歌曲《泥娃娃》边动手创作各种泥玩具,鼓励幼儿学习使用辅助材料,塑造组合物体。

5、出示有关土壤流失的图片,讲解河流两岸的土地逐渐被冲刷,土地越来越少,使幼儿知道中国的人口很多,土地资源有限。告诉幼儿,人们为了保护土壤所做的工作。人们用植树造林来固定土壤,填海造田来扩大土地面积。

讨论:如果没有土的话,会怎么样呢?

活动延伸:

观察自然角里种植的植物,了解泥土与植物的关系。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对泥土感兴趣,有探索的欲望。喜欢玩泥巴小游戏,体验其中的乐趣。

2.感知黄泥的特性,探索和泥巴的方法。

3.学玩泥巴小游戏,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快乐。

活动重点:

感知黄泥的特性。

活动难点:

探索和泥巴的方法。

活动准备:

黄泥;盆;水;捏好的泥弹;盘子和碗;录像。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为客人老师唱首歌好吗?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泥娃娃)

今天孙老师带来了一个泥娃娃,谁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

其实泥土家族的成员很多,它们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点,并不是每种泥土都适合做泥姓娃的。

今天我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种适合做泥娃娃的泥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黄泥,我们先和黄泥交个好朋友,看谁能发现黄泥的小秘密。

二、感知特性

请小朋友来玩一玩盘子里的黄泥,看一看黄泥什么样。

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黄泥,看看你都发现黄泥的哪些小秘密。

你还可以在黄泥上滴一点水,看看有什么变化?

小结:刚才小朋友发现了黄泥是一块一块的`黄褐色泥土,它有一种特别的气味,能吸水。用手摸起来有点湿,攥一攥黄泥,小手黏黏的,还能攥出一个小泥团,这说明黄泥有黏性。

认识了黄泥,我就有个问题想问大家:泥土有很多种,为什么黄泥是一种适合做泥娃娃的泥土?

小结:因为它的黏性大、易塑形,干了以后不容易散碎,所以适合做泥娃娃。那黄泥除了做泥娃娃还可以做什么?

三、和黄泥

你们想不想用盘子里的黄泥也来做个你喜欢的东西?

想想看该怎么做?我们动手试一试。

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选出一个组长加水,大家一起商量着把黄泥和成一个大泥团,如果还需要黄泥就从自己的小盒里取。和好后每人分一块泥就可以玩了。

小结:小朋友真棒,你们都把泥和好了。不过我也发现在和泥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很顺利。

谁来说说你们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水加多了泥变得怎样了?怎么办?

怎样一开始就避免这个问题,怎样加水更合适?

泥土里有小土块怎么办?

四、玩黄泥

太好了,小朋友学会了和泥,还做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除了玩泥塑之外,你还想怎么玩黄泥?

观看录像,介绍摔响碗。

小结:瞧,黄泥有这么多有意思的玩法,我们接着玩好吧!

活动反思: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我体现了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在做中玩,在玩中学。尊重幼儿的想法和看法,引导幼儿在错误中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环节清晰、紧凑,提问有启发性。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由于本活动在幼儿和泥的环节较难把握,作为教师如何有效捕捉教育契机,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如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发展需要,就成了本活动值得反思和研究的问题。

此外,在黄泥的选择上是选自然状态下的黄泥,还是选筛好的黄泥?通过思考,我认为,给孩子探索的黄泥可以是自然状态下的,在认识基本特性后可以取一块细腻的黄泥进行一下比较,帮助孩子更深刻地体会黄泥的黏性和细腻。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教师主要通过四个环节逐步引导孩子感受、认识和把握黄泥巴特性。第一部分是“识黄泥”,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例子让幼儿知道,黄泥巴是泥土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适合做泥娃娃的泥土,使幼儿初步认识黄泥,为下面的活动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感黄泥”,让孩子通过多种感官通道,在摸摸、闻闻、说说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黄泥特性;第三部分是“和黄泥”,在充分调动孩子动手愿望的基础上,为孩子提供材料和机会,让他们在亲自动手尝试、掌握和泥技能的过程中,加深对黄泥特性的理解;第四部分是“玩黄泥”,让孩子既动手又动脑,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动手创造的快乐,将活动引向深入。

整个活动设计由感性到理性,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活动本身就体现了一个科学的认识过程。同时,在活动中,教师突出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通过提供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究的材料、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使他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探究兴趣得到了激发、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社会情感得到了发展,很好地实现了活动预期目标。

本文来源:http://www.feic31.com/jiaoxueziyuan/227455.html

为您推荐

防诈骗安全教育教案(合集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防诈骗安全教育教案(合集3篇),欢迎品鉴!

2025-06-13 18:24:51   防诈骗安全教育教案小班   防诈骗安全教育教案中班  

关于预防诈骗安全教育教案【三篇】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预防诈骗安全教育教案【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5-06-13 18:24:44   预防诈骗安全教育教案中班   预防诈骗安全教育教案反思  

五年级写字教案精选三篇

写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ězì,写字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原始的基本方式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写字教案精选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5-06-13 18:24:36  

中班安全教案《危险物品不入园》(合集五篇)

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安全教案《危险物品不入园》(合集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06-13 18:24:34   中班教案《我会擦桌子》   中班健康教案《预防感冒》  

中班健康教案(锦集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健康教案(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06-13 18:24:32   中班健康教案反思   中班健康教案预防结核病ppt